當天,理政監的人手,被崇禎安排了三分之二趕往錦衣衛處。
以至於第二天的時候,理政監那邊都沒能在上午完成前一日村令村尉上報書信的整理。
不過,當下的崇禎對於再次修正村令體系倒也沒有太急迫的需求,所以這些內容慢一些倒也不影響什麼。
日常處理各項事務之餘,崇禎的心中一直都在急切地期待著農令人手能夠早些完成。
然後,在這樣的焦急之中足足等待了一天半的時間之後,就在這天上午,崇禎剛剛將今日需要發出的政令傳出,便收到了護衛前來的傳報:
錦衣衛那邊派人送名單來了!
“好,好!快讓他們送進來!”
崇禎的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雙眼瞬間施放出振奮的精光。
農令,這件崇禎早就設想好的事情,終於經過政令釋出、名單收集、情報確認以及間雜了崇禎親自的核查之後,得到了最後的結果!
隨著命令,兩名錦衣衛抱著兩個木箱的文書,來到了御書房中。
這兩個木箱中的內容,正是錦衣衛們辛苦整理出來的資料。
其中,一冊的內容,是記錄所有篩選透過的人選名單,以及記載的相應入選理由。
剩下的資料,則是針對每一個入選名單人數的詳細記載。
正是因此,所以才會有足足兩大箱子。
崇禎拿起那冊名單,開始一個個細細檢視。
在這個名單之中,他首先便看到了之前單獨呈上的那份最強農民名單。
這份完全的名單,記載順序是以農事能力的水平,分為多個層次,然後以層次的高低進行記載。
正是因此,最前面的名單,以及內容,與崇禎此前看到的差異不大。
不過崇禎仔細檢視之後,發現這份“最強名單”之中,倒是又多出了幾個名字,讓整體名單上的數量達到了十一人。
想必是在之後的調查篩選中,又查出了不少能力遠邁常人的農夫。
這些人,擅長的領域不少都有所重疊,但是在崇禎看來,他們的能力都達到了可以對整個京郊農民進行指導的程度。
“嗯,第二梯度,也有三十來人。”
崇禎點了點頭,然後認真看著名單中對他們的描述。
這一層次的農民,都是在一定方面,或者綜合層面比一般農民強出不少,可稱為特長的農夫。
他們雖然比不上最上層的十來人,但是卻也是可以單靠種田就能不斷積累財富,而且在災年也能夠確保自家正增長的存在。
無論旱澇,除非是特別嚴重,以至於絕收的層次,否則他們都能至少填飽一家人的肚子,還能繼續開枝散葉。
在崇禎看來,這個層次的人手,同樣相當可以,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在看到實際情況之前,所以為的農民的上限。
畢竟,第一個層次的那十一個農民,都是在特定方面有絕活,能超出常人想象的獨一檔人才。
至於第三個層次的農民那就多了,人數足足有近一百二十餘人。
這個層次,則是一直以來都能夠保證自家農田收成比一般水平高出不少,同時在抗災或者增產等方面,有一處較強,而其他方面也都在水準之上的農民了。
相對來說,這個層次的農民已經比較普通,但是,擔任一村農令這樣的事情卻也已經足夠。
這一部分,崇禎只是略略看了看,發現確實都是如此之後,便翻過了。
在這一部分之後,則是被附錄進來的第四個層次的農民。
看到這裡,崇禎的眉頭微微皺起。
這個層次,人數確實上來了,足足有三百來人,但是,他們的能力描述,在崇禎看來已經不是比較普通,而是相當尋常。
雖然比起一般的農夫來說,他們已經稱得上優秀,但是,在崇禎看來,這些人擔任村令這一職務,只怕不太夠格啊。
“嗯......”
京郊,一共有近五百個村落,其中,比較大型的,有大幾十個,剩下的都是中小型村落,以及偏僻處只有不到百戶的小村。
若是按照一個村子一個農令的安排,那麼這附錄之中的農民,肯定得安排為農令。
但是,這些人在崇禎看來,真的不足以擔任農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