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倍以上,那都還是剛剛釋出之後的幾個時辰,不少偏遠村落都還沒有收到文書,以及那些收到文書的村落裡,村令村尉們還在激動,沒有正式開始運作時的情況。

事實上,到了第二天的時候,國運比起這份法條下發之前,就已經足足增長到了原本的三倍;

等到這幾天,國運已經穩固在了原本國運的三倍多,接近四倍。

一倍多的時候,朱元璋以為這是定國安邦,能為大明多延續百年的法條,但是到了這幾天,他已經覺得這該是新大明的核心,就應當是這個村令體系!

直到今天。

“莫非,不是這些體系好,而是天地大勢有變?”

農令體系的強大程度,已經不需要朱元璋多說,看看國運就能明白。

而且朱元璋到底是當過數十年皇帝的人,這些天細細思索之後,也想通了很多村令體系能夠有這般巨大效果的原因。

村令體系建立,朝廷的政令就能直接傳遞給村令與村尉們。

而他們都是直接與村民打交道,政令傳到到他們,他們都是需要將村民聚集起來,同他們宣講與他們相關的政令的,這也就等於政令可以直接傳達到每一個村民的耳中。

而因為村令村尉每天都要撰寫當天的執政日報,並且當天晚上分別上報,所以底層村令們的做事情況也都能夠一一瞭解,而且村尉的執政日報還可以提供監督的職責。

這就等於,朝廷的每一個動作,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以最直接最清楚的方式,讓每一個村子裡的人知道,這樣一來,無論是排程情況,還是貪腐以及強徵暴斂,都會被限制得死死的,直接以體制確保朝政腐壞的可能降低。

這當然不是說能夠讓朝廷因為這套東西完全不會腐敗,但是,有了這套從下而上的傳達、監督體系,貪腐的難度,以及成本必然會提高很多很多。

這是政治上。

別忘了,村令體系,並不是只有村令,還有村尉呢。

最開始的時候,設立村尉的目的,或許確實就只是讓新軍將士跟著吏員學習,順便監督那些原本的汙吏。

但是,形成體制之後,村尉的存在,便是大明軍事體制的最下層,最末端。

一旦朝廷需要徵兵,或者徵調勞力,那麼,朝廷就可以直接從各個村落級別進行招募。

縣令認不全縣裡的人很正常,甚至說不定縣裡的家族都認不全呢, 但是村令村尉,都在村子裡直接與村民打交道,那絕對各家各戶都熟悉。

無論政令軍令,只要下達到這朝政的最基層,都一定可以保證遠超過往朝廷的執行速度與效果。

除了舉例的這兩點之外,其他的事宜,也同樣如此。

正是因此,看透這兩點之後,朱元璋便對這村令體系能夠對國運產生這麼大的增幅沒有疑問了。

畢竟,這麼強大,這麼好用的體系,就是值得這個效果。

但是,昨天到今天發生的事情,卻讓他整個人都感覺不對了。

就在昨天,新大明的國運,居然在短時間內,再次往上增了近倍!

這個增幅,聽起來似乎沒有之前村令那麼猛,但是要知道,當下的國運可已經是之前的近四倍了啊!

在這個基礎上,再次增長將近一倍,這是什麼概念?

就等於一下子增加了之前國運的將近四倍!

而朱元璋再次放眼望去,這次出現的還是鄉間巡查軍,仍然是鄉間巡查軍傳遞文書,然後厚重的土黃色氣運,就因此誕生,而且明顯積蓄著繼續攀升。

按照這個趨勢來看,等到穩定,只怕這得是在本就爆棚的國運基礎上,增長三倍的架勢!

從之前村令體系帶著國運騰飛,到現在這土黃色厚重國運帶著國運騰飛,兩者之間的間隔還不到一個月。

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國運兩度這般騰飛,這在什麼朝代,什麼時期能夠看到?

也就是現在天地靈氣大衰,若是換在先秦之前,這樣騰飛的國運,都能夠自生祥瑞了!

朱元璋懵了,這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