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皇帝,每天花這麼長的時間用來處理京城中的日常事務,著實是太浪費了。
“這......太祖,朕也知道此事應該處理,但是當下確實沒有時間精力來提拔人才,設立體系啊。”
崇禎之前直接接受了太祖對於軍事上的安排,但是對於京城管理的這個事情,他卻沒辦法直接同意。
畢竟,軍事上,雖然算起來崇禎麾下的將領數量不算多,但是最頂級,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在加上兩名英魂洗禮的勳貴子弟之後,也足足有了三個,哪怕用來應對兩面的戰爭,都完全夠用。
把軍事上的事情交給他們,對崇禎來說,其實並不會有太多不放心,他們每個人在這方面的能力,都絕對是遠超崇禎本人。
但是,京城的管理上那就完全不同了。
崇禎並不是不想放手一部分事情出去,讓人幫自己管理,他自己其實也比較煩這那些京城中重複而又沒什麼價值的事情了。
可是他放手這些事情,又能夠有誰將這些事情扛起來?
手底下沒有一個能夠承擔這些事情的人,這才是崇禎真正放不下的根本所在。
當然,崇禎自然對此也不是完全沒有主意,只不過按照他之前所想,是準備在村落以及農業的管理體系基本成熟之後,再開始調整京城內的事務的。
“不要再拖延了,缺人那就培養,沒有官員體系,那就先定一個再慢慢修改。每天你大半的時間都在處理這些雜事之上,實在太低效了。”
朱元璋大手一揮,直接給崇禎下了命令。
若是在崇禎整理出兩個讓國運大漲的體系之前,崇禎要怎麼弄,朱元璋肯定都隨他去了。
如果執政能力不行,透過實際管理整個京城的事宜,也確實能夠起到鍛鍊的效果。
但是,經過這兩次的體系制定,崇禎已經展現出了自己在這方面的天賦,那麼,繼續在這新手村一樣的京城日常事宜之中耽誤時間就沒了任何意義。
“但是太祖,當前正是農令體系需要調整修正的時候,不可能讓朕將農令體系放下,專心去修訂京城管理的體系啊。”
“那就兩個體系同步進行,你既然都還有時間將軍政相應的事宜接手, 那看來你能夠擠出來的時間還是足夠的。”
朱元璋沒有理會崇禎的推脫之語,直接開口。
而聽了太祖這樣的話,崇禎也只能苦笑,應了下來。
就很奇怪,明明當下正是滿清大軍進攻山海關,該是軍事上面大量調動的時候,但是崇禎這個皇帝,卻被要求好好梳理政事的管理。
但是,事情既然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崇禎自然也就只有按照這個方向發展下去這一條路可走了。
“來人,從三監各抽調五人,帶上京城官吏體系的資料來御書房!”
崇禎下令,內侍立刻跑步前往傳信。
下定決心之後,崇禎自然也鎮定下來,開始按照自己的節奏,將這件事情籌備起來了。
這京城體系的規劃,或者說城池官吏體系的規劃,也不是額外的東西,本來就是崇禎準備做,只不是不是現在做的事情罷了。
現在提前開始,也不過就是更趕一點,更急一點,讓政務佔據崇禎的時間更多一點。
等到三監的人手到來,崇禎便開始下令讓他們將相應檔案找給自己,並且不時詢問他們底層吏員們的工作量、上報量等等情況。
然後,他便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一邊讓三監人手繼續尋找更多相應的文書給自己。
最開始的時候,涉及的內容各個監司各五個人倒也還能夠來得及處理,但是等崇禎詢問的內容越來越多,涉及的東西、職位越來越廣,三個監司便全部隨著崇禎的指令調動了起來。
而第二天,京城之中的吏員們收到今日的政令後,全都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