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一章 順清聯手,螳螂捕蟬

這樣乍一看來,似乎整個京城的權利崇禎全部讓渡出去了,但是實際上,崇禎還將會根據需要,將大量新軍將士安插在體制之內,並且嚴格確保所有官員日報、情報的真實、充足、及時。

同時,執筆監、理政監也將不再單獨只對崇禎一個人負責,而將會同時對所有七八品的官員負責,七品官員配備專門的執筆監理政監人手,八品官員也將與兩監人手互通。

以此保證政令與情報能夠完全按照崇禎的想法來流動。

儘管很多方面確實參照了村令體系,但是這套城池官吏體系,卻做到了情報、執行、政令等多個層次全部做到監督。

當然,崇禎不願意設立太多官員,也不願意給予官員太大的自主權,但是在俸祿方面,卻還是相當大方。

正好之前官員們被大肆查抄之後,他們每月實際能夠拿到的贓款崇禎也都心裡有數了,這些資料也成為了他制定俸祿的一個參考物件。

肯定不可能讓官員直接拿到與收受贓款之後同等的俸祿,但是比起過往,那也絕對是大額乃至於指數級增長的。

“好,將這些內容擬成通告,明天發下去吧。”

整個名單問題不大,除了崇禎根據自己的想法調整了其中的數人外,其他都沒有變動。

當然,這個名單中的劃分,僅僅只是目前第一階段稽核的結果,並不代表最終的結果。

為了拖延時間,崇禎硬生生將之前準備一輪考核結束的事情,拖了三次,那些京城吏員們,便必須再多努力奮鬥十天,才能穩住自己的位置,乃至於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解決了這些事情,之後,崇禎便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農令制度的改進上。

不得不說,外行領導內行,外行為內行建立體系,為內行制定標準,真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甚至有相當低階的錯誤。

崇禎之前設定的村令體系,其實都還是政令體系中的一個變種,應該說完全屬於崇禎的專業之內,只不過因為沒有更多可以參照的東西,所以算是政令體制內的一個創新。

在這樣的情況下,崇禎尚且半個月就進行了幾乎是改頭換面一般的革新,更何況這農令體系呢?

僅僅施行這麼幾天的時間,彙報上來的各種問題就注意表明,這套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之多已經相當嚴重了。

當然,這並不代表這套崇禎寄以厚望的農令體系無法正常運轉,有著村令體系作為支撐,很多出現的問題都能夠透過村令村尉的參與而達到與正常相近的效果。

也正是因此,當時農令體系的政令,才會引發國運那麼大的提振,要知道,之前沒有更新過之前的村令體系,可是沒有激起國運半點水花的。

問題多,專業性強,而且涉及的是農業這個特別需要謹慎的領域,崇禎自然就全副心神都放在了這個方面。

以至於,哪怕是戰爭再起,也仍然沉溺在制度的改善之中,讓唐通為首,外加徐允禎、鄧文明的這三位將領,自行應對。

————————————

“大順皇帝,這便是我方的想法,不知您這邊是何打算?”

李自成的軍帳之中,梳著金錢鼠尾辮的謀士,正侃侃而談。

隨著他的講述,李自成帳中的諸多將領都躁動了起來。

滿清軍隊在最開始硬攻山海關不成,結果被明軍擋下之後,多爾袞便派人前來了大順的地盤,找上了李自成,商議兩軍聯合進攻中間的大明。

此前幾次,因為拿不出什麼好處,也沒有什麼決定性的威懾,所以滿清的使者一直都沒能在所有人面前亮相。

不過,就在崇禎全心處理農令體系的事情時,滿清的兩次突襲無用,全都被山海關明軍打退,步卒傷亡慘重。

確定自身著實沒有辦法靠硬功速勝之後,滿清主動增加了條件。

正是因此,才有了李自成做主,讓滿清的使者在軍議之中講說合攻之事。

儘管李自成並未明說,但是據此,他的意思便已經展露了。

“諸位將領有何看法?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