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1章 被抹黑數千年的商王朝

皇帝子勝提到的三個人,都是商王朝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且還是關鍵人物。

每一個人,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子履,又名天乙,即商湯,成湯,契的第十四代子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商湯伐夏,才建立的商王朝,讓子姓成為皇族。

子受又名子辛,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稱“紂”、“商紂王”。

商朝因為帝辛而輝煌,也因為帝辛而覆滅。

他是商朝不可磨滅的印記。

子喜,即攸侯喜,是攸侯國子攸的後人,與帝辛同為武丁的後人。

攸侯喜是商紂王時的末代攸侯,他與帝辛親如兄弟,深受帝辛青睞。

他為商王朝開拓東夷地區,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果諸夏帝國只是祭祀商湯和帝辛,魚逸還不會聯想到什麼。

只是會認為,天元大陸也有類似地球上的商王朝罷了。

畢竟諸天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也不意外。

但是子勝著重提到諸夏帝國的開國君主子喜,魚逸就不得不重視。

在地球的歷史上,武王伐紂時,子喜正在帶領遠征軍征討東夷。

朝歌城被攻破後,子喜和他的十五萬遠征軍就在返程的途中,突然消失不見。

對於子喜和他的遠征軍消失,學者們作出了無數種猜測。

歸納下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是宋國說,專家們猜測,子喜和他的十五萬遠征軍,在宋公微子啟封地轉軍為民,過起百姓生活。

其次是洛·陽說,即十五萬人在牧野戰役後,回到洛·陽地界。

由於遠征軍沒有生產資料,開始從事商業,成為現代“商人”的先驅。

第三種是朝·鮮說,即遠征軍在東征之路上,歸順箕子。

從此生根於箕子的朝·鮮封地,成為了高麗人的祖先。

第四種是滅亡說,在周滅商之後,十幾萬大軍也隨後被消滅。

最後一種,也是眾多學者最認可的一種,殷人東渡。

某些學者認為,子喜帶著遠征軍,沿著西伯利亞前行,最終跨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定居,成為印第安人的祖先。

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一個英格蘭學者梅德赫斯特,是他做出殷人東渡的猜測。

米國學者邁克爾·芤,在其著述的《美洲的第一個文明》當中提出,

美洲的奧爾梅克文明,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接近殷商末期,且其特點和殷商文明有很多相似之處。

這個說法引起了很多華夏人的興趣,比如國學大師羅·振玉和王·國維,後來郭·沫若也非常相信這個說法。

學者王·大有,也是殷人東渡學說的擁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