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章 人在征途(二)

資訊港的專案進展的比較順利,幾輪交流以後,我們開始考察廠商。廠商都在BJ,因此到了BJ,雖然以前經常去BJ,但是出差去,還是第一次。

我和我們部門經理,據說當時我們廳長正好也在BJ,有廠商想去做工作,還找我們打聽住的地方,實際上我們那知道他老人家住哪兒?

為了考察我準備了很多,包括很多技術問題,因為還要開例項,所以我特意準備了錄音筆,那時候的所謂錄音筆都快趕上WALKMAN的個頭了。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讓我完全顛覆了考察的概念,原來這就是考察,到一個廠家,只有2個小時的會議時間,剩下的全部用在吃、喝、玩、樂上了,我當時覺得很惶恐,真的很惶恐,我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問,還有很多資料沒有給我呢。

也就是在那兒我接受了人生中第一份賄賂,這說起來不太貼切,應該說禮品吧一個CD機。

當時很緊張,因為我覺得這不是我應該拿的東西,但是我發現給經理的包裹要大出很多,我私下問對方公司的銷售,這樣不太好吧。

我經理的我不管,我有CD機,不用了。那銷售的表情好象是看到了外星人,其實我那時候真不知道CD機是幹嗎的,夠土吧。

。。剛忙完明天會議要準備的彙報資料,病的這一個多月,工作量大大的降低。

其實想想確實前一段時間工作方面的壓力比較大,從今年3月份一直到6月份,每天早上8點到夜晚10點,沒有周六、週日,四五十的開發團隊,生活要考慮,士氣也要考慮,不斷逼近的最後deadline,其實人是需要按照一定節奏去生活的,所謂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人一旦崩的太緊了,容易在那個臨界點徹底的鬆弛下來,想再緊張起來就很困難了。

其實現在做IT這個行業,利潤越來越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很多過去的盈利模式已經不在存在了,或者說需要進行改革了,社會很多事情是相通的,一條路走到一定時候,是需要考慮變革的問題,只有變革才能帶來新的出路,才能讓企業找到新的生產模式,找到新的盈利點,而在這不斷向前的變革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身,規範自身。

想想很多企業,無論是IBM,還是MICROSOFT,不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嗎?

人生很簡單,堅守二字,堅守你的選擇,堅守你的人生,堅守你的家庭,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懂得經營,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方向是基礎,而經營才是成長力。

又寫多了,繼續寫我的第一份工作吧。從BJ回去,我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還好的是,有廠商的技術總監給我單獨培訓了一天,最少在一些框架性的問題上在我的報告裡面不會出現錯誤。

後來知道這報告交上去老闆是不會看的,那個時候在我們公司還沒有形成PPT彙報的模式,現在想想為什麼老闆喜歡看圖呀。

很簡單,一目瞭然,你講的太多,寫的再多,不如圖表直接能夠展現出來。

其實,寫那份報告我很用心的,因為我對那個專案的未來抱有很大的希望,我覺得那個專案可能會帶來一些行業性的變革,

“三網合一”的概念那時候還是一個啟蒙,但是大家都在想如何能夠把廣電的資源和網際網路整合起來,現在回頭看看,當初的很多專案確實比較幼稚,一個專案的成長,特別是一種新的模式的誕生,宛如一個新的社會制度,一種新的宗教信仰,要變更需要一個長期的普及過程,而不是憑藉著幾個公司的努力就能夠做到的。

就像花草要成長,是需要土壤的,而我們那個時候缺少的就是這樣的土壤。

缺少良好的商業模式,缺少與之配套的行政制度,大家看到這兒,可能也能猜到那個專案的結果了。

後來又交流的幾輪,但是不了了之的擱淺的。公司還是那樣,沒有任何的改變,我們的新成立的部門人員開始被拆的七零八落,但是大家都過得還好。

公司是沒有變化,可是對我來說,打擊很大,相信大家都有過用心去做事情,後來面對不好結果的經歷。

還是那句話,人生萬事是相通的,比如你談戀愛,認識了你為之傾心的人,付出了你認為付出的一切,可最後沒有結果,或者說分手。

那種感覺有些痛徹心骨,不過現在看明白了,感情這種事情,你願意去做,願意去付出,是因為你愛這個人,你喜歡這個人,當然排除很多現實因素的基礎之上,那麼如果沒有結果,你應該首先檢討自己,原因肯定是有的,沒有原因就沒有這樣的結果。

所以我現在身邊的一幫小兄弟,很多面對感情問題的時候,我總是沒有給好臉色,不要說對方怎麼樣,首先你想想你自己做了什麼,還有你們到底有沒有感情基礎,感情和性是二個概念,我身邊發生過很多這樣的事情。

我會問他們,首先你想要的是什麼,你知道嗎?是一個愛人,還是一個陪著你的人。

你先問清楚自己這個問題,再去想你們之間的感情。總之,那次失敗對我打擊比較大,讓我有些找到考試被抓的感覺,^^,可能大家覺得我說的嚴重,真的是,覺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好像只是在參與一場不屬於自己的遊戲。

這中間,永光也離開了公司,原因很多,其中我想也因為他想有一個踏實的屬於自己的空間吧。

從那次專案中止以後,我陷入了低潮期。什麼都不想幹,看什麼都煩,天天在撥號上網的電腦前聊天,在這期間,公司做過一次調整,我成了公司最年輕的副經理,雖然對我有些鼓勵,可是還是沒有能把我從那種失敗的陰影中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