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會議時間延遲了,這幾天一直在研究本專業的知識框架。其實專業這東西是這麼一個過程。
在大學的時候,你不知道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學這些專業,等畢業的時候,你也發現好像在大學學的很多東西都沒有用,除了培養出來的動手能力以外。
如果你畢業了,走向工作崗位,還是從事本專業的話,那麼1-2年的時間,你會發現你所從事的工作開始在實踐上去印證你大學時候的那些知識框架,從此之後,你會走入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到實踐的螺旋式提高的過程,當然前提是你希望有所提高,因為很多人可能在實踐階段就淺嘗輒止了。
我們在不斷和自己使用者交流的過程中,隨著面對使用者的層面越來越高,思想越來越深邃,我們就需要在這種過程中去尋找屬於本專業的理論支援,以說服使用者。
諮詢公司的方法論、知識框架就是這樣積累下來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容易走岔路,就是我們經常在小說中看到的走火入魔,什麼概念呢。
就是你會越來越虛,無論是做事情,還是開始思考問題。出發點宏觀的不得了,卻找不到能夠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這需要自己去把握,應該這是一個過程,不僅僅和使用的方法有關係,和人的性格也有關係。
所以說人在剛剛走入社會的時候,一個好的導師會用自己的經驗來告訴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那些這麼做能夠避免走一些彎路。
可惜的是,很多人沒有這樣一個導師,就如當年的我。專案暫停以後,雖然職務有所提升,但是面對每天很虛的工作,上班、下班,已經磨掉了我的耐心。
中間曾經出現過一件事情,更加加速了這種耐心的喪失。有天公司外聯部通知我說有記者要對我們公司的發展,以後在網際網路方面的一些打算做個採訪,報刊不大,所以推到了我們這兒,恰好我們經理在南方出差,後來面對記者的任務就交給了我。
本來現在看來這是一件特別小的事情,可是對於剛剛畢業還不到一年的我來說,想法就多了。
我感覺這是公司重新啟動專案的預兆,誰讓書看到了,覺得很多事情需要做鋪墊,因此盡我所能把公司的很多規劃和想法和記者進行交流,當時外聯部的人也在,期間她提醒很多地方,意思是不應該和記者交流的。
後來見報了,其實是那種半月刊的模式,我清楚的記得裡面有很多關於IT產品的報價等等,負責行政的副總把我叫到辦公室一頓批,說很多東西是不允許和媒體透露的。
我覺得很委屈,相當委屈,因為當時沒有人告訴我是不是應該說,外聯部的人員當時也在場,雖然提醒我,我個人覺得有很多善後工作他們應該跟上,因為他們的專職是做這個的。
想法永遠是想法,而實際情況是已經即成事實了。我們的副總當時激動之下說出了:“公司小,養不下你這樣大魚的話。
“相信很多朋友都做過管理,現在再回頭看看那天的情景,其實也是人盛怒之下的自然表現,後來我才知道,在我之前外聯部的經理已經是被罵的體無完膚,我當時看著我們的副總,說,”那我離職吧!
“當時我們副總可能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局面,其實我也沒想到自己會那麼說。這是性格的原因,我很多時候不願意屈從別人,在過去很多年都處於在寧服軟,不服硬的狀態中。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確實是正確的。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很放任自己的性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電視劇,中間有句臺詞我是比較欣賞的:成熟男人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幼稚男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實這也只說對了一半,因為成熟,所以懂得責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當你的事業和生活上升到一定的境界,可能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比如攀攀K2,走走世界各地,這些都是我們想做的事情:)不知道為什麼,又想起了我的父親。還記得當時離開公司的時候,保留了一份當時採訪的半月刊,父親到省城辦事情的時候,我交給了他。今年春節回家的時候,我無意中在父親的文件中發現了,所有關於我的東西,分類很清楚。當時眼淚差點就下來了,因為我的原因,在這中間有幾年和父親的關係一直不太好,那是我曾經羞於揭示與人的傷疤,現在回頭去看,心裡坦然了很多。
“有些東西拿出來放在太陽下曬一曬,能讓你更坦然的面對未來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