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龍抬頭,宜婚嫁,加冠及笄。
春雪早已融化,萬物正在復甦,冬小麥這時正是發瘋長個的時候。臥龍崗腳下,諸葛家的那片麥田,鬱鬱蔥蔥,麥苗早已高出尺許,這讓前來道賀的賓客,很是吃驚。
這個時代,即便真正的世家大戶,家中都是有著許多良田的。
捫心自問,自家地裡的麥苗,可沒有諸葛家的麥苗茁壯呢!
許多人心中,都在盤算著,找個機會問問諸葛孔明,他家的麥子長得這麼好,倒底有什麼竅門。畢竟,民以食為天,誰家不想多收一兩成的糧食呢?
不過,今日是諸葛孔明的大婚之日,卻是不好今天就問的。
孔明大婚,該來的賓客基本都來,有的在草堂中坐著品茶,有的在屋前屋後四處轉悠,欣賞著春景,還有的直接就奔到農田附近,近處觀察諸葛家麥苗的長勢。
山腳下,一溜兒的十八輛牛車停歇著,打頭的卻是一輛大紅婚車。
婚車中坐著的就是新娘黃月英。
貼身丫鬟大丫和小丫,本也跟著她們家小姐坐在婚車中,只是快要到家了,這才將婚車停下,兩個小丫有裝扮簇新,下車之後隨侍在婚車左右。
諸葛亮一身大紅袍,騎著一匹大紅馬,在婚車前稍等著。
昨天下午,諸葛亮就去沔陽接親,今日五更就帶著隊伍往回趕。畢竟,沔陽距離隆中有一百多里路,來回一趟,即便快馬加鞭不顧惜馬力,少說也得五六個時辰的。
婚車停下來,就是為了等兩個小丫頭下車,隨侍在婚車兩側。
同時,後面趕牛車的僕役,也緊跟著檢查牛車,看是否有物品掉落。這一路百餘里的急忙趕路,沿途顛簸的,可不敢遺落了嫁妝。
是的,這十八輛牛車上所載的,就是嫁妝。
老丈人嫁女,恨不得連家中地皮都搬來作嫁妝,沔陽的那八十頃良田,自然也成了嫁妝。
小半會兒,就有一名管事兒的湊上前來,稟報道:“姑爺,十八輛牛車,都沒有遺漏。”
諸葛亮頷首:“如此甚好,稍事休息,咱們趕緊就上山,可別耽誤了時辰。”
婚禮吉時,定在午時正,此時卻已是巳時末,山路還有著兩裡地呢。
……
臥龍崗上,草堂中,也是一片忙碌。
從龐家借來的丫鬟僕婦們,穿進穿出,不時為客人們添茶倒水,或者端些瓜果之類的。
所幸,諸葛家賓客不多,龐岷還張羅得來,並不焦頭爛額。
這時,守候在山腰,就等著迎親隊伍的諸葛誕,興沖沖的跑進來,嚷嚷道:“回來啦,回來啦,二哥接親回來了。”
聞聲,眾賓客迅速歸攏,在草堂門口各自寒暄片刻,就都進了正屋。
待會兒,新人進來之後,會在正屋拜天地的。等新人送入洞房之後,賓客們才會前往客堂就坐。再然後,等新郎出來,就可以開席了。
諸葛家的草堂甚是寬敞,今日來的賓客也不是很多,正屋倒還容納得下。
等眾人就位之後,龐岷趕緊讓人將一盆炭火,放在正屋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