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墨心報國

墨心報國

全國高校書法大賽頒獎臺的紅毯上,我接過副部長遞來的證書。燙金封面映著國徽的光澤,內頁批註欄蓋著”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鮮紅公章。

”小朱同志。”副部長握著我的手,指節有常年翻閱檔案留下的繭,”國家圖書館敦煌遺書修複組需要你這樣懂書法的年輕人。”

臺下閃光燈連成一片。我望向觀眾席第一排——八十歲的敦煌研究院院長正微微頷首,她身旁坐著我的父親,肩章上的星芒與獎杯輝映。

回到展臺,我重新鋪開宣紙。這一次,狼毫蘸的是硃砂墨。

”我想補寫一份申請。”我對組委會工作人員解釋,”自願加入&09;。”

筆鋒落在紙上的剎那,手腕自然地懸出一個角度——這是十七歲在黨史紀念館當志願者時,修複科老師傅手把手教的姿勢。那年夏天,我花了三百個小時,用顯微鏡一點一點補全《共産黨宣言》最早中譯本的蛀痕。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我寫下曹操《觀滄海》的句子,在”燦”字轉折處用了特別的皴法——去年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有位老紅軍曾指著牆上的標語告訴我:”當年宣傳員寫&09;字,這一捺總要用力些,像把火把舉高。”

墨跡未幹,國家圖書館的聘書已經送到展臺。深藍色封皮上燙金的國徽下,多了一行手寫批註:”即日起參與《永樂大典》嘉靖副本修複”。

”朱同學。”央視記者的話筒伸過來,”作為書法組最年輕的獲獎者,您接下來的計劃是?”

背景板上的國旗圖案被燈光照得格外鮮豔。我看向鏡頭,聲音比想象中平靜:”下週一去延安,修複魯藝時期的木刻版畫。”

揹包裡,爺爺給的銅錢貼著錄取通知書——昨天剛收到的,國家文物局”薪火傳承”計劃培養名單。銅錢方孔透出的光斑,正落在通知書”為人民服務”五個鉛字上,圓與方,恰如傳統與使命的交接。

專業報國細節)

硃砂墨:採用故宮古法配方,含辰砂礦物成分 。

《永樂大典》:現存嘉靖副本400餘冊,修複工程持續十餘年

魯藝版畫:延安魯迅藝術學院19381945年創作的核心文物

”薪火傳承”計劃:2023年啟動的重點文保人才培養專案

銅錢寓意:方孔圓錢象徵”外圓內方”的文物修複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