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4章 鹿尾巴的處理真麻煩!墩墩:媽咪不讓我跟傻子玩!【求訂閱】

這麼蒸制完成,再切片擺盤。

鹿尾巴里面富含油脂和膠質,所以不能直接用筷子夾著吃,那樣容易膩得慌。

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醃製的白菜葉卷著吃。

鹿肉屬於熱性比較高的食材,加上鹿尾油膩感很強,所以配上鹹鮮清脆的白菜葉,不僅能夠去膩,同時還能中和鹿肉帶來的那種燥熱感。

不管當年大帥府做廚師的樸豐田老爺子,還是大清第一美食家袁枚,對於烹飪鹿尾,都只有這一種做法。

以鮮制羶,以涼制熱,就是白菜在這道菜中起到的作用。

另外,用隨處可見的大白菜來烹製名貴的鹿尾巴,本就暗含著相生相剋、性味互補的烹飪理念。

準備妥當後,開始拍攝。

林旭在工作臺上鋪了一層保鮮膜,然後將盒子裡鹿尾巴、滷肉、鹿茸全都拿了出來,再加上大白菜,全都擺好便示意沈佳悅開機。

“大家好我是林旭!最近很多網友問我是不是高階東北菜做不下去,要鴿這個系列了?並沒有啊,主要是最近一直在等食材,再加上我順手做了個供人遊玩的銀杏園,所以耽擱了點時間……今天,本期的高階東北菜來了,它就是——蒸鹿尾兒!”

蒸鹿尾這道菜寫和讀是兩個音,讀的時候,要把尾變聲為yǐ,加上兒化音,讀出來就是蒸鹿引兒。

不光鹿尾這麼讀,燕京人吃銅鍋涮肉時第一道涮的羊尾油,也讀作羊引兒油。

原因就是尾巴的尾字跟萎字同音,聽起來跟罵人一樣。

據說過去跑堂的夥計要是沒把尾字讀成yǐ,而是大喇喇的讀成wěi,當場就得挨一大嘴巴。

按理說,今天的開場應該讓沈佳悅搭話,先來一段相聲貫口,再引出蒸鹿尾這道菜。

但林旭對這種尬裡尬氣的國產小劇場很反感,做菜就做菜,沒必要擱這兒尬演,所以就沒這麼做。

介紹完食材,他對著鏡頭說道:

“說實話,鹿尾巴算是我收拾過的最難聞的食材了,比大腸頭的味道都濃,不說了,我得趕緊下手,省得滿屋子都是味兒。”

說完,他將鹿尾巴泡進冷水中,先浸泡。

鹿尾的處理比較講究,需要先用冷水浸泡一會兒,然後撈出來,用開水沖洗浸泡後,再進行拔毛。

沈佳悅問道:

“不能直接用開水燙嗎?”

“不行的,會把鹿皮燙壞,影響口感。”

雖然有些菜品的繁瑣步驟是行業前輩們故弄玄虛,但很多步驟,也是他們測試摸索出來的,不能輕易簡化。

而且把鹿尾巴先浸泡一下,也能暫時壓制一下異味。

要是直接往腥羶味濃郁的鹿尾巴上澆開水,水蒸氣立馬就會把鹿尾巴上的味散得滿屋子都是。

趁著泡鹿尾的時候,林旭又拿來一個盆,將新鮮的鹿茸放進去小心清洗一下。

鹿茸裡面的血極其珍貴,所以洗的時候不能讓血流失,也不能讓鹿茸破皮,只需小心的在外皮上搓洗一遍就行。

做完這些,他舀了半砂鍋高湯,將鹿茸放進去,再放兩顆紅棗,兩片生薑,一截大蔥,放在灶上小火煨著。

鹿茸很少直接用來吃,一來珍貴,二來火力太強。

所以大部分都是泡酒,或者乾製後切片服用。

直接把新鮮鹿茸當食材做菜的人少之又少,主要是大家都捨不得這麼敗家。

而林旭之所以這麼做,純粹是為了展示高階的東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