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號。
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
也是屯大爺精心挑選的暖屋日。
這日一大早,親戚登門、鄉鄰送禮。
他家送高粱,你家贈碗筷。
最叫許晚春意外的是,還有挑著火柴上門道賀的。
後來養母解釋,她才明白,火柴寓意“添柴(財)加火(活)”
總之,整個暖屋流程,叫許晚春狠狠長了見識。
燎鍋底、撒五穀、貼紅紙...待姥爺許大根點燃第一把灶火,再煮一鍋象徵團圓的黏米飯後,宴席也準備開始了。
因為離婚,在屯裡,許荷花少不了被閒言碎語。
為了往後日子清淨,有些錢不能省。
豬肉燉粉條、酸菜白肉、紅燒魚燉豆腐、小雞燉蘑菇、地三鮮...加起來,實實在在八大盆。
雖然肉比配菜少,但這一頓也比很多人家過年吃的還好。
不管是親戚還是鄰里,看著端上桌的菜色,面上全是滿意的笑容。
而這,也是許荷花要的效果,畢竟吃人嘴軟。
許家屯沒有女人不上桌的惡習,但許荷花是東道主,得守在廚房裡忙活。
許晚春一個小屁孩自然更不可能上桌。
也在這會兒,她才知道,養母一共兄弟姊妹6個,上面一個哥,一個姐,下面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除了嫁到八十里地外的妹妹沒來,其餘全來了。
每家還帶來一兩個孩子,這會兒都擠在廚房裡,等著上菜之前,分一份給他們打牙祭。
許晚春雖然也饞,但她芯子到底是成年人,不缺自制力,並沒有參與小娃娃們的爭搶,一直跟在養母身旁打下手,只隨便啃了饅頭充飢。
本以為撈不到什麼好吃的,畢竟上桌的菜被吃的精光。
卻不想,等送走全部客人後,養母從櫥櫃最下面拿出兩個陶罐。
許晚春圍了過來,這才看清陶罐裡分別裝著酸菜大骨棒跟黑魚湯,她驚喜:“娘,這是你提前藏起來的?”
許荷花得意:“可不是,虧誰也不能虧了自己個兒,你等著,娘去熱一下。”
這性格太對她胃口了,許晚春脆聲應道:“我去拿碗筷!”
=
暖屋宴的慷慨確實得到了正向回饋。
之後的日子,時不時就會有嬸子登門嘮嗑。
又因為許荷花剛搬回許家屯,沒來得及種蔬菜,這些嬸子上門時,基本都不空手。
東西也不多,她家幾顆土豆,你家一棵白菜,卻都是村民們對許家母女倆的接納。
當然,也會有一些老迂腐,揣著滿腦子糟糠,高傲的批判著。
只是許家母女倆都不怎麼在意罷了。
而時間,在雞飛狗跳的熱鬧與忙碌中來到了5月10號。
春種進入了尾聲,又逢大集。
這不,天不亮,許晚春便被母上大人從床上薅起來打扮了。
穿了花裙,再套上繡了小花的搭扣布鞋。
眼看養母還想在她才一個厘米的短髮上扎個揪,嚇得許晚春抱著腦袋就跑,拒絕之意溢於言表。
“好了,好了,不紮了,別跑摔了。”許荷花將紅頭繩鎖進櫃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