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 霓虹物語1980(8)

林千秋做這些‘日式食物’很熟練,說不定比此時多數日本主婦還要熟練,花樣還多得多。這是因為上輩子她工作的那家網紅孵化公司,她和幾個同事負責的‘門類’正是做日式小清新那種,拍攝做飯過程,然後一人食,再然後平常做做手工什麼的。

並不是所有網紅都有好手藝,哪怕他們會學,但出來的效果也不見得好。林千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趕鴨子上架,給不行的網紅‘作弊’的。

她是藝術生,審美線上又有天賦,手工業餘玩玩也像模像樣。至於做飯,這就不能懷疑一個留子的專業性了。雖然她是在義大利留學,那邊飯菜比較好吃,可中國人中國胃,時不時就會想念家鄉味道。而且總是出去吃多貴啊,她家負擔她留學就很難了,在家開火省錢就成了留學日常了。

總之,各種和風美食(包括日本菜和大量日本本土化的外國菜),又或者拍出來也很有效果的西餐、中餐,她都在那段時間裡練出來了。主要是,多做這一份工作,公司給她多開一份工資。在金錢的‘感召’下,她的廚藝技能提升飛快,尤其以賣相見長......

第二天一早,林千秋就起床準備早餐了,先融化黃油製作蒜香黃油,在融化的黃油里加入蔥花和蒜蓉,炸出蔥香和蒜香——其實,如果家裡有烤箱,只要製作蒜香黃油醬就好了,不需要炸制。

那樣的話,蔥花和蒜蓉還白嫩新鮮時塗抹到吐司上,再將吐司送入烤箱15分鐘,就能得到三明治要用的吐司片。

但現在林家租住的公寓小房間顯然不可能有烤箱,所以林千秋只能用這種方法。

炸好後再將蔥花和蒜蓉撈出,得到的就是香噴噴的蒜香黃油,用這個油煎吐司片就行——這樣煎出的吐司片會稍微油膩一些,但更香。

做好這一步,剩下的就無比簡單了,無非是炸豬排、煎蛋,切捲心菜絲、胡蘿蔔絲和番茄片,然後再依次組裝——富有節奏的‘唰唰唰’切菜聲裡,林千秋做得飛快又有條不紊。等到林美惠起床洗漱,見到林千秋準備的早餐,驚奇地睜大了眼。

雖然學校家政課會教做飯,平常她顧不上的時候,女兒也確實會自己搞定吃飯問題。但這不代表見到女兒能這樣熟練地準備好‘西洋食物’,會覺得這很正常啊!

三明治是很簡單的‘西洋食物’,但林千秋做的這個顯然是豪華版,不是兩片商店買來的麵包,直接夾些蔬菜雞蛋就好了的。

更何況,這可是1980年!這時候的家庭主婦,雖然不像是一二十年前那樣,能做好燉菜就算合格,但烹飪的精緻程度也是遠不能和三四十年後比的。日常也就是做一些普通日本菜,偶爾做的‘洋食’,品類是非常有限的。

某種意義上,科技進步、生活水平提高等帶來的廚房革新,看似讓主婦們在廚房的負擔大大減輕。然而實際統計日本主婦在不同年代的廚房花費時間,就能發現其實是差不多的——有了電飯煲、烤箱、瓦斯爐、微波爐等工具的主婦,如果依舊像自己的母親那樣,只用做燉菜,那肯定是省時省事了,可當代社會顯然對家庭主婦們有了‘更高的要求’。

“媽媽,等一等好嗎?很快就好了。”林千秋輕巧地在鋪好的煎吐司片上攤上一層捲心菜絲,又壓上一片芝士片,再覆蓋煎吐司片後的黃油鍋翻炒的胡蘿蔔絲。然後,四片番茄頭尾相壓,緊密地排在胡蘿蔔絲上。

接著就是重頭戲的炸豬排了,一整塊蓋上去、擠上沙拉醬,並放上太陽煎蛋、捲心菜絲、黃芥末醬...最後另一片煎吐司壓上,完美!!!

這時候三明治已經很高了,看上去有些顫顫巍巍的。林千秋眼疾手快地將鋪在三明治下方的油紙往上包,一隻手壓了壓三明治,合攏油紙的兩邊——油紙封口的方式是合攏的紙邊不斷卷折,這也是在一點一點穩當地壓薄三明治。

壓得不不能再往下壓了,才封口另外兩頭,得到一個鼓鼓囊囊得三明治。

林千秋拿起長刃廚刀,從包好的三明治中間切開,開啟展示給林美惠看——白色、青色、橙色、紅色、淡黃色、黃色...顏色繽紛、層層分明,讓人一看就覺得豐富而滿足。

“哇!”林美惠驚歎了一聲,幫忙倒了牛奶就迅速坐到了桌邊:“可以吃了嗎?”

“是,請嚐嚐看吧,如果覺得好吃,冰箱裡還有一塊準備好的豬排,明天還可以吃。如果不喜歡的話,那塊豬排您就做豬排蓋飯吃吧。”林千秋將三明治盛在盤子裡,放到了矮桌上。這樣一個三明治料太足了,做早餐的話各吃一半就夠了。

“當然好吃啊!”林美惠開心地咬了一大口:“比之前在‘洛杉磯’吃到的好多了!”

‘洛杉磯’不是美國的洛杉磯,而是林家以前家附近的一家美式快餐店。自從麥當勞1971年登陸日本後,美式快餐進入了日本老百姓的生活,至少在東京這座城市,此時美式快餐店已經很常見了。那家‘洛杉磯’甚至和美國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完全是日本人開的一家家庭餐館。

林美惠覺得比外面快餐店好吃也不奇怪,先不說自己做更加真材實料、更加用心。就說蒜香豬排三明治這種三明治本身,也是很明顯的改良三明治了,而且還是和風改良,日本人會喜歡真正是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