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1 霓虹物語1980(21)

說實話,雖然恢復了上輩子的記憶,但林千秋一開始對數學依舊沒什麼信心。因為她回憶上輩子數學學了什麼時,就覺得記憶零散而模糊。特別是細節部分,連一個像樣的公式都想不想起來。

至於這輩子學的,則是從來沒學懂過,只覺得什麼都難。

但隨著她翻開初一時的教材,從頭看起,情況又不一樣了。初一學的東西其實很簡單,比小學高年級的內容更簡單,只不過從這裡進入了新的體系,很多學生會犯一些想都想不到的錯誤——林千秋想起上輩子時自己就是這樣的,學的時候覺得簡單。

只是奇怪的是,考試的時候分數卻不高。再看看錯的題目,自己都覺得很傻......

林千秋哪怕沒有恢復上輩子的記憶,初一的課本也是完全看得懂的,這裡面就沒有多少複雜的東西!很多都是概念、定義,然後在此基礎上做單一線性的簡單思考。

因為沒有不理解的地方,看起來就快。林千秋哪怕是一邊做筆記一邊看,這一個晚上也把初一的數學課本都看完了。雖說從下午4點到晚上11點,也有7個小時,但她吃飯、洗澡也花了一些時間,所以這無論如何也算是效率高超了。

第二天金曜日(週五)照常上課,早上早讀時,輪到了英語。英語科代表便帶領大家讀課文,林千秋也混在同學中跟讀...唯一的感想是,日本人的外語口音確實不是一個梗,多數人的都帶了很重的日語口音。

早讀當然也不全是跟讀課文,還有一些時間自由朗讀。林千秋沒有和別人一樣讀課文,而是找出昨晚裝進書包的舊英文卷子,熟悉此時日本英語考試的考點,以免英語考試陰溝裡翻船。

她現在是主要複習數學沒錯,但也不是別的科目就不管了。複習肯定是多門科目一起的,得充分利用中考前不多的時間啊!

之後上課也是這樣,第一節課社會,第二節課理科。林千秋都是一心二用,一邊聽老師講新課,一邊自己搞複習。嗯,就是看看前面的課程內容,做思維網圖什麼的——社會和理科是最適合這樣乾的,因為內容很多很雜,課時不多的情況下,學的真的很淺!

以林千秋的感覺來說,‘社會’這一科幾乎沒有深刻的東西,可以看作是通識教育了。理科倒是還有一些需要理解計算的,但還是很簡單,基本記住一個公式,答題的時候直接套公式就好了,沒有一點兒彎彎繞繞。

意識到這些,林千秋自己都麻了...話說,她之前為什麼會覺得理科很難,根本學不來啊?

第三節課是數學,這節課林千秋就沒有一心二用了。一方面是因為初中階段,數學比社會和理科深入多了,新課不認真聽,之後就很難懂。另一方面,也是數學老師要嚴格的多,被抓住不專心是會被點名罰站的...那就有些丟臉了。

第四節課是英語,說實話,林千秋覺得這課上得尤其無聊。不只是因為課文字身對林千秋毫無難度,一眼看過去就能讀、能理解。還因為老師教的很差,英語老師似乎不是學這個出身的,與其說他熟悉英語,不如說他熟悉課本、熟悉教綱,完全是照本宣科。

明白這點後,林千秋就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舊卷子上了。然後深深意識到,自己應該買一些教輔書、模擬卷什麼的。複習的時候跟著做題能加深理解和印象,而最初的複習做完後,題海戰術更是得跟上...這些都需要有大量練習題的教輔書、模擬卷。

學校也有發練習冊,偶爾還會有小測試卷,但那都是大家一起做的。林千秋要自己用功,就得再買一些。

這些東西倒是不難得,現在正是日本學生卷的時候。大家都卷應試教育,教輔、試卷什麼的必然有需求,而需求又會帶來供給——林千秋經常在書店買小說的,雖然沒怎麼買過教輔,但也知道那些東西有得賣。

嗯,這週末要去一趟市中心的書店了。雖然荒川區也有書店,但肯定不如都心的大書店齊全。

“林千秋同學,你來繼續讀。”忽然英語老師點了林千秋的名字。剛剛上課進行到讓學生讀文章了,基本是一個學生讀一兩個自然段的樣子。

林千秋不慌不忙地站起來,接著之前同學繼續讀下去,流利清晰不說,口音也完全是外國電視劇裡的樣子。因為這和多數人的口音差別很大,所以一下讓不少人注意到了。

林千秋猜,老師注意到了她的‘不專心’,所以才用這種方式點她。只不過,因為現在的初中英語對她來說太簡單了,所以哪怕不專心,也能隨時接得上——所謂上課走神一會兒就接不上,本來就是課程有難度的體現。如果是很簡單的課,就很難會有這種現象了。

“...剛剛加藤老師都很意外呢!”吃午餐便當的時候,芽衣回憶著上一節課時的事,忍不住問道:“千秋這個暑假是去補習塾了嗎?補習了英文?進步真的好大。”

“這個暑假我一直做別的事,可沒有時間參補習塾。英語的話,大概是因為喜歡上了外國電影吧,經常去租外國電影的錄影帶,口語慢慢就提高了。”這當然是藉口,但林千秋也沒法實話實話。

“外國電影啊,聽起來很不錯啊...我也要求媽媽,讓我每天能看外國電影的錄影帶。如果說是能夠提高英語水平,媽媽就不會反對了吧?”芽衣‘舉一反三’,立刻想到了這個。

這個話題就到此為止了,沒人深究林千秋突然提高了英語口語能力是為什麼,畢竟誰也想不到背後有那樣匪夷所思的原因。而如果正常去考慮的話,還有人一個月時間就能學會並熟練運用一門語言呢!這有什麼道理可講?

中午的時間不長,很快下午第一節課又上課了。

下午第一節課是國文,這是林千秋可以‘一心二用’的課。不過國文這門課暫時沒有一心二用的地方。所以她也只是在上課的空隙,將現在用的這本教材裡,需要背誦的課文折起來——之前都背誦過關過了,但為了應對升學考試,肯定是要重新來一遍的。

金曜日的課在多數學生看來算比較‘差’了,正課排的滿滿當當,不過上輩子經歷過華夏應試教育課堂的林千秋就覺得還好。而且這不是還有最後一節課麼?這一天最後一節課是家政課。

雖然有些人也不擅長家政課的內容,但家政課的考核多簡單啊!而且就算考核不合格,那也沒什麼(幾乎不可能不合格)。這樣的課,即使是不能享受其中樂趣的學生,也至少會覺得輕鬆吧。

這天家政課的學習內容是縫紉相關的,大家可以從提供的布料裡挑一塊,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縫一個便當袋——雖然在華夏人的印象裡,日本的家政課幾乎等同於料理課了,但實際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料理當然是家政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絕不是全部!

事實上,家政課教的東西很多很雜,從小學五六年級的‘家庭科’,這一家政課前身開始,就什麼都教了。那時候大家學的東西就包含了人際交往、飲食、衣著和購物四大類,其中只有‘飲食’一樣是大家印象中的家政課的樣子。

縫紉則歸為‘衣著’一類,而‘衣著’部分除了縫紉,還有洗衣和收納整理這兩個重要內容呢!

這次家政課製作便當袋對林千秋來說就太簡單了,這幾乎是她上輩子的老本行了(她大學學的服裝設計)。她以最快的速度從布料堆裡挑出了一塊圖案花色都比較小清新的厚布,然後又慫恿雅子挑了一塊藍白細條紋的棉布。

“這個真的合適嗎?”雅子有些不確定地問,她覺得藍白細條紋的這個布料太不起眼了。

林千秋看了一眼其他挑布料的同學:“那是用來做襯布的,這些布料都很大,足夠做兩個便當袋了。我們兩個一起,我選的布料做表布,你選的布料做襯布就好了。”

大概是考慮到了學生們不是專業選手,剪裁縫紉的過程中會比較浪費,做壞了要補救更是費布料,所以給的布餘量是很大的。而林千秋根本不考慮浪費、補救這些,非常自信自己能夠拿一塊布料做出兩個包來。

雅子一下當然想不到這裡面的專業操作,只覺得恍然大悟,就高興地說:“那就太好了!我們還可以用一樣的便當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