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相當於華夏‘政治’科目的這部分,和歷史有點兒像...不過也不奇怪,所謂‘政史不分家’嘛。
只有地理,作為‘文科中的理科’,它是客觀的,上輩子打下的基礎還算有用。只是日本學生的地理學習,最重要的內容肯定也是‘日本地理’。這方面來說,林千秋上輩子地理課上也只是泛泛學過。
林千秋這次就以教材為基本,輔以教輔,一邊劃重點、做筆記,一邊開始熟悉‘社會’這熟悉又完全不成體系的一科。
好在這一科她本來學的也還可以,基礎不錯,學起來進度不慢......
就這樣,週日晚上,再加上週一一整天,林千秋完成了‘社會’科初一部分的第一輪複習。
週二的話,是‘中日’,林千秋要和媽媽林美惠去墓地掃墓。她們帶上了祭品、鮮花和水,一路沉默地走進了墓園,走到了林爸爸的墓前。
墓地看起來很新,不過這裡本來就有管理人員日常打掃,所以旁邊的墳墓對比起來也沒什麼差別。然而看看墓碑上的文字,原來人家是比林爸爸早去世5年的人......
林千秋和林美惠一起用水清洗墓碑(日本人的觀念,認為死者世界非常缺水,所以每逢掃墓祭奠,都會帶水去),清洗完了後才奉上祭品、鮮花並上香。這個過程中林千秋沒說什麼,主要是她和這輩子的父親關係太淡薄了。
林爸爸是非常傳統的那種日本男性,尤其重視長子,而相對的就是對長子以外的孩子不怎麼在乎。而如果他完全忽視林千秋也就算了,林千秋說不定還能輕鬆點兒,但他也不是‘忽視’。他是完全做主了林千秋的人生,從林千秋才幾歲時就設計了起來。
像安排林千秋去學舞踴、學傳統樂器,他不是本著給孩子學點兒特長的心,於是送她去的。而是覺得學了這些才是‘傳統女人’,更能招男人喜歡,從而可以在未來嫁個好人家。甚至在他身體沒發現問題時,他是有計劃存錢送林千秋讀私立女子高中的。
在此時的語境下,私立女子高中預設培養的都是‘淑女’(不管是不是真的如此),很多私立女子高中甚至就是‘新娘學校’的一種存在形式!
林千秋過去沒有恢復記憶時,就很不滿父親罔顧自己的意願,以他那一套來支配她了。看來是沒有記憶,她的本能也排斥那些......
墓前就只有媽媽林美惠一直在說話,絮絮叨叨說了很多,說自己的生活,說健太郎不聽話(林健太郎是林千秋的哥哥),還特別說到了許多關於林千秋的事。她以驕傲的語氣說起了千秋暑假裡取得圍棋賽優勝,賺到了錢的事。
說自己總算不用慚愧地來掃墓了...如果女兒連高中都沒法上,她確實會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已經去世的丈夫。
掃墓完畢,林美惠就去梅之湯上工了,她今天只請了兩個小時的假而已——這就是服務業,尤其是兼職做服務業的難處了,即使是法定假日也沒法休息。不是說林美惠不能請假一天,只是那樣就沒錢拿了,她畢竟是按工作時間算錢的兼職工。
至於林千秋,她當然是回家繼續複習呀!‘社會’一科的第一輪複習才完成了初一部分,還遠不到休息的時候呢!
就這樣白天小半天,再加上晚上,初二部分才複習完了一半。
晚上時,林千秋還和雅子通電話,雅子說到了明天出去玩的事。雅子在電話裡說:“...原本想說去看新上映的電影的,看完電影后還能去逛那邊商業街新開的小店。不過今天收到了哥哥給的兩張遊樂園門票,好像是公司發的...我們還是去遊樂園吧。”
“可以啊。”林千秋也不覺得遊樂園和電影院兩個選項有高下之分,她是都可以的。然後她又想了想說:“既然雅子準備了遊樂園門票,那明天的食物就由我來負責吧——出門吃東西,還是在遊樂園,還是要吃比較方便的食物,嗯,三明治怎麼樣?”
雅子也覺得在遊樂園逛玩,還是三明治這種可以拿在手上、邊走邊吃的食物最好,立刻表示了贊同。
“那麼...”林千秋回憶著冰箱裡的食材:“雞蛋黃瓜三明治和雞肉培根三明治可以嗎?”
如果不可以的話,她就得趕緊出門買點兒菜了...不過顯然雅子沒什麼忌口,尤其是雞蛋黃瓜三明治、雞肉培根三明治是完全的‘大眾口味’、‘經典口味’,就更不可能搖頭否定了。於是,遊樂園之行要帶的食物就這樣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