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章 最後一次交鋒

“終於到最後一個回合了。”

林一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也十分感慨,因為過去幾年裡打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實在是太曲折了。

他在2013年入局的時候,當時的三強是都都、快都和申城的大黃峰,萬里出行收購了後者並取代了它的位置。

2014年的時候主要競爭者還是萬里出行、都都和快都,只不過一場補貼大戰下來排名發生了變化。

2015年初,都都跟快都合併之後實現反超,但是很快uber大舉入場,仍然是天下三分的格局。

就這麼耗到了2016年,就連史上融資能力最強的超級獨角獸uber都撐不下去,萬里出行的兩個對手再次合併。

這場比賽,總算是打到了決賽圈。

“但是目前我們的情況還難言樂觀,合併之後柳清掌管的這家公司,她稱之為新都都的存在的確是我們從未面對過的對手。”

“合併之後的新都都估值大機率會達到200億美元,現金儲備預計在40億美元以上,體量幾乎已經是我們的兩倍。”

“他們那邊這幾天動向如何?”

關注這次合併是李莫言最近的主要工作,此時她介面介紹道:“兩家公司的合併還在進行中,以他們現在的規模這個過程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

“從體系上來說都都快都過於龐雜了,是不太可能拆解出來併入uber的,只能是反過來。”

“不過在團隊上,這次柳清並沒有像上次跟快都合併的時候那樣一個人沒裁,她保留了大量原uber的人手。”

uber本身的產品線就很乾淨,不像都都快都似的連什麼巴士都要做,跟公交車搶生意。

而且畢竟都都快都在國內的體量是uber的好幾倍,以前者為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至於說團隊,林一自己揣測了一下:“柳清從高盛出來之後雖然是在都都開始了自己的商業打拼,但可能還是更加習慣和青睞uber那種企業文化吧。”

uber是啥企業文化?

極致的精英主義。

李莫言補充道:“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原uber的員工受不了跟都都快都的合併而選擇離職了。”

“這次合併uber只是取其名,而都都快都或者說是柳清本人取其實,uber的員工都是聰明人,而且他們大多履歷很漂亮所以乾脆就裸辭了。”

“如果我們有需要的話倒是現成的人手,不過話說回來他們要是看不上都都,也未必會對我們感興趣。”

萬里出行的選聘原則是內部提拔優先於外部引進,除非無法勝任,所以到目前為止管理團隊的骨幹還是創業那批,好處是凝聚力很強。

林一對於這些人是沒有興趣的,繼續問道:“兩家公司的業務在合併之後是如何安排的?”

李莫言說道:“最主要的是兩邊的客戶相互打通。”

“暫時來說還沒有把uber這個應用直接關閉掉,但很明顯是在往都都快都那個方向在引流,相似的產品線直接做了合併,只是留下兩個入口。”

“另外柳清還對uber做了個堵漏,原本的補貼力度並沒有減小,只是刷單的難度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