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官場中人無不覺得近些日子以來鬧劇不斷,使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就連京城閒人一貫喜歡對外鄉人津津樂道種種官場中事,以炫耀自己作為天子腳下子民的訊息靈通,吃瓜看戲了這麼幾天,也大覺得有些吃不消。
因為誰都難以煞有介事地掰出一個幕後黑手,然後對人津津樂道自己的判斷。
所以,皇帝在清寧宮太后面前直接疑心到了廢后和大皇子二皇子,甚至連已經敗了十幾年的業庶人都翻了出來,這也真不能說天子就是疑心病太重。因為……實在是找不到一個符合邏輯的幕後指使者!難不成真的只是種種矛盾壓制已久,於是在冊立太子之前總爆發?
於是,雖說太后建議皇帝不要立刻把矛頭對準國子監——哪怕對那些學官已經深深不滿——但皇帝當日在朝會上雷霆大怒,回來又對太后發了脾氣之後,下午卻還是立刻召集部閣大臣議事,決定將當日鬧事監生一體革退,所有學官則是從上到下罰俸一年到三個月不等。
至於國子博士張壽,皇帝乾脆就直接免了。
面對這麼一個好訊息,孔大學士最初那自然是喜出望外,就連幾個覺得張壽事多的尚書,在驚愕之後,也無不覺得皇帝這一次竟然難得沒偏心,終於把板子打在張壽身上了,可緊跟著,皇帝就說出了一番讓他們無不大驚失色的話。
“既然國子監容不下九章堂,那就按照張九章的意思,直接把九章堂轉到城外公學去吧。不只是九章堂,半山堂也一樣,省得那些學官看這些鑽研算經的寒素學生,看這些不務正業的貴介子弟不順眼,騰挪出來的課室也正好可以讓六堂稍微鬆一鬆,不至於講個學還要擠在一起!”
孔大學士眉頭倒豎,正要反對,吳閣老就立刻大聲附和道:“皇上此言大善!九章堂和半山堂本來就和國子監的氛圍格格不入,挪去他地卻是正好。如此一來解決爭端,兩兩相安,二來,也是為張博士減輕負擔嘛。他還是東宮講讀,整天還要和學官監生鬥心眼,累得慌!”
見吳閣老竟是又開始做應聲蟲,孔大學士簡直氣得七竅生煙,可沒想到皇帝竟是無所謂地哂然一笑道:“是啊,他身上職分太多,朕給他減一個卻也無傷大雅。嗯,反正他不是博士,也是東宮講讀,翰林侍講學士,以後把稱呼從張博士改成張學士就行了。”
說到這,皇帝就輕描淡寫地說:“九章堂那些監生從前就常常在公學兼充教師,這次半山堂挪過去,也讓他們去公學歷練歷練,好好見識一番民間疾苦!嗯,既然不在國子監,監生兩個字卻也不適合他們了。既然是半讀半講,引導公學那些學生識文斷字,便叫導生吧!”
吳閣老立刻又是搶著讚歎道:“皇上聖明!這導生二字簡直是貼切之極!”
這一次,就連皇帝也忍不住瞥了吳閣老一眼——又會拍馬屁,又會看眼色,更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刻還能謀善斷,這種人才他當然用得非常順手,誰會記得,就連之前黯然下臺的江閣老,在內閣裡呆的時間也不如眼前這個阿吳來得長?
可這一次,他忍不住想耍人一下,當下就慢悠悠地說:“你也無需為朕臉上貼金,朕還沒那麼閒,事情都沒出,就給這些監生想一個新名頭,這是張九章建議的。”
要是換成別人,遭了皇帝這麼一下突然襲擊,眼看孔大學士等同僚譏誚地朝自己看過來,怎麼也得發窘一下子。
但吳閣老是誰?他照舊若無其事地嘿然一笑:“原來是張學士建議的?哎呀,真是天下英雄出少年,不愧皇上這般器重,深諳名實相符之道!”
他說著就笑眯眯地對著孔大學士點了點頭,見對方一臉你無恥你卑劣你不要臉的表情,他卻突然恍然大悟似的問道:“皇上,倒是那樁涉及到司禮監的奇案……”
相比國子監的爭端,孔大學士最關心的當然還是那樁說奇案還不如說是鬧劇的勾當。既然吳閣老起了個頭,他就立刻沉聲接了上去。
“如今物議紛紛,國子監爭端其實也是因此而起,若是不加以徹查,恐怕難以平息。宛平縣沈縣令雖是能員,但處理此事恐怕……”
“恐怕什麼?這麼簡單的案子,朕還怕他寬縱了犯人?”見孔大學士說著說著就拖了個長音,就此打住了,皇帝皺了皺眉,直截了當地說,“朕倒是想從那犯人背後追查是哪來的流言,可沈卿雖說雷厲風行,立時嚴厲拷訊,人卻一口咬定只是道聽途說,心生憤懣。”
“至於對四郎搬弄是非的乾清宮管事牌子柳楓,朕令人杖訊過後,也沒問出什麼東西來,那就全都認定是他一人所為。否則,難不成是內廷又或者外廷中,有人能夠指使得動他?”皇帝閉口不提柳楓死活,只是漫不經心地丟擲了一個說法。
孔大學士哪裡肯就這麼輕輕放過,霍然起身道:“然則司禮監遴選人時,竟然是教授那些孤兒無父無母,不講孝道親情,不講天倫人情那一套,此事非同小可!宮中近侍,若是真的這般教導,豈不是違背天理人慾,沒有孝哪來的忠?”
“那自然是柳楓信口開河,對四郎胡說八道!”
皇帝一口否認,繼而更是斬釘截鐵地說:“我朝素來以孝治天下,不孝怎能忠?那是柳楓蓄意抹黑司禮監!四郎在外亂說話,昨日回宮後痛悔當初,今日已經詣清寧宮負荊請罪,而後太后更是令張九章管教了他,如今他不但捱了戒尺,這會兒還在奉先殿裡抄《孝經》!”
什麼?太后自己不管四皇子,竟然讓張壽管?
就連孔大學士都以為自己耳朵是不是出了問題。要知道,太后可不是素來特立獨行的皇帝,皇帝興許會玩出這種讓人難以置信的花樣來,太后卻是一貫非常強勢且嚴明的!不說別的,想當初皇帝兒時,也沒少捱過太后的嚴厲教訓!
他張了張嘴想要詢問緣由,身為張壽的同門師兄,戶部陳尚書就非常謹慎地開口問道:“臣斗膽問一聲,緣何是張學士管教四皇子?”
“他不是四皇子的老師嗎?”皇帝一句反問,見包括吳閣老在內的所有人都瞠目結舌,他就語重心長地說,“既然將他託付給了老師,那麼自當放手讓老師去管教,這也是名實相符。四郎從宮外捱過打回來之後就自請去奉先殿抄《孝經》去了,足可見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