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三章 誦經

記得奶奶說過,文革的時候,紅衛兵砸抄黃花洞,逼死陳輝的師父歆陽子,陳輝連夜帶著倆師弟跑進了深山裡。難道,床上這個要飯瘸子,就是陳輝的其中一個師弟?

陳輝喊了一聲以後,床上的要飯瘸子臉衝著床裡面,躺在那裡並沒有動,就跟沒聽見似的。

我忍不住問道:“道長,這個……這個就是您的師弟呀?”

陳輝扭頭看了我一眼,嘆了口氣,說道:“他與我是同一門派的,年齡比我小,輩分一樣,所以我喊他師弟。”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並不是陳輝過去那倆師弟,只是同一門派的。至於陳輝那倆師弟去哪兒了,陳輝到這時候也沒跟我們提起過。

陳輝扭回頭,又喊了要飯瘸子一聲,要飯瘸子還是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陳輝對他說道:“咱們既然入了道門,自當刻苦修行不敢懈怠,有朝一日,將我道門發揚光大,師弟呀,起來吧,隨師兄一起打課練功。”說著,陳輝朝床邊走了過去。

床上的要飯瘸子當然不可能這麼快就睡著了,他應該是不想理陳輝,眼看陳輝就快要走到床邊的時候,要飯瘸子突然開口說話了,“你走吧,都走吧,我對不起師傅,對不起祖師爺,我沒臉再見同門。”

陳輝立時停下了腳步,問道:“師弟呀,是出啥事兒了嗎?”

床上的要飯瘸子不再吱聲兒,陳輝又說道:“你給師兄說說,要是遇上了啥事兒,看師兄能不能幫上忙。”

“你幫不了我。”床上的要飯瘸子把身子轉了過來,情緒低落地看了陳輝一眼,“你走吧,別管我了。”

出家人淪落到這種地步,叫我覺得挺悽慘的,忍不住朝要飯瘸子仔細打量了一眼。

上身穿著一件破舊大棉襖,髒的已經看不出顏色,有些地方還破了洞,露著裡面的棉花套子,因為時間長了,棉花套上也是黑漆漆的,下身穿著一條黑棉褲,跟上身的棉襖一樣髒,膝蓋那裡也露著棉花套子。

這一身破棉衣裳,加上一張好像從煤堆裡拱出來的臉,再加上一頭亂七八糟的花白頭髮,要飯瘸子整個兒看上去,就是個邋遢的老要飯的。我心說,這看著一點都不像個道士,陳輝從哪兒看出來這要飯的跟他是同門呢?

陳輝又嘆了口氣,轉身回到小桌子那裡,從包袱裡掏出一個小鈴鐺,我一看,這小鈴鐺就跟電影裡趕屍道士拿的那鈴鐺差不多,不過比那個小一號,鈴鐺頭只有雞蛋大小,又拿出一根竹籤子,可能是竹籤子吧,看著像根筷子,不過比筷子扁了很多,暗黃色的,這兩樣兒物件兒看著年頭都不小了。

陳輝一手拿鈴鐺,一手拿竹籤子,用竹籤子在鈴鐺上敲了一下,“鈴”地一聲,十分悅耳。隨後,陳輝把鈴鐺跟竹籤子放在小桌子上,他自己坐到桌旁小凳子上,對著香爐裡嫋嫋升起的青煙,朗誦似的唸了起來: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唸到這兒,床上那要飯瘸子,緩緩從床上坐了起來,看看陳輝,看看香爐裡的焚香,嘴唇哆嗦了起來。

陳輝這時候還在唸著:“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念道這兒,要飯瘸子慢慢從床上下來了,一瘸一拐走到陳輝身邊,盤腿坐下,跟著陳輝一起唸了起來,兩個人異口同聲,聽上去別有一番玄妙味道。

“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唸完,要飯瘸子哭了,淚流滿面地看了陳輝一眼,陳輝一臉莊重地衝他一點頭,拿起桌上的小鈴鐺跟竹籤子,又用竹籤子在鈴鐺上敲了一下,兩人又異口同聲重新唸了起來:“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

強順這時候眨巴兩下眼睛,用手指頭捅了我一下,小聲問我:“黃河,他們唸的這是啥呀?”

我搖了搖頭,小聲回道:“不知道是啥,不過聽上去挺舒服的。”

強順迷茫的看了我一眼,問道:“我咋不覺得舒服嘞?”

我剛要說,你一個凡夫俗子懂個啥呀,不過話還沒說出口,傻牛傻乎乎的傻笑著,學著要飯瘸子的樣子,走到陳輝身邊盤腿坐下,跟著陳輝和要飯瘸子一起唸了起來。

強順立馬錯愕的看看傻牛,問我:“黃河,你認的這傻哥,也是個道士麼?”

別說強順這時候錯愕,我也挺驚訝的,我說道:“他咋會是道士呢,他就是一傻子。”

強順說道:“傻子,傻子他咋也會背這個呢?”

我看了他一眼,“你問我我問誰去?”

很快的,第二遍又唸完了,要飯瘸子的精神比之前好了很多,轉過頭興奮地跟陳輝對視了一眼,兩個人轉而同時看向了傻牛,要飯瘸子問陳輝:“師兄,這是你徒弟嗎?”

陳輝驚訝地上下打量傻牛一眼,答非所問說道:“看來這孩子,跟咱們道家有緣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