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女神進化論
官網:女神進化論的官方網站
微博:寺主人進化論的微博
說起這個駭客老鷹萬濤,我就呵呵了。正好今天有時間,就八一八所謂的“中國駭客教父”。
利用中美駭客大戰成名的萬濤,最大本事是“ping白宮網站”
萬濤出名最早是從2001年的中美駭客大戰開始,那會兒口號喊得最響的有兩個所謂的駭客組織,一個是中國紅客聯盟,另一個就是萬濤組織的中國鷹派。
不可否認中美駭客大戰時人們的熱情、鬥志和愛國情懷,但也有那麼一小撮人,趁機揚(gu)名(ming)立(diao)萬(yu),藉著媒體炒作和包裝,從一個剛入門的小菜鳥,搖身一變就成了“駭客教父”。嗯,說的就是萬濤。
說明一點,安全圈有兩個萬濤,一個是@駭客老鷹萬濤,一個是@渥村萬濤。@渥村萬濤還是有真材實料的,下面所說的萬濤特指號稱“中國駭客教父”的駭客老鷹萬濤。
萬濤的中國鷹派當時到底做了什麼呢?在網上發帖,號召中國網民“ping死白宮網站”,也就是組織人肉ddos攻擊。結果白宮網站沒ping死,自己的出口頻寬先被以萬濤為首的這群“鷹派駭客”堵死了。當時中國還要為出口頻寬向美國付費,這貨究竟算“愛國”還是“賣國”呢。
其實中美駭客大戰裡也有高手,但比不了“中國鷹派”名頭響亮,再經過無知媒體一宣傳,萬濤“駭客教父”的稱號就開始見諸報端了。當然媒體也鬧了不少笑話,比如傳說中的“dir溢位”(有興趣的可以圍觀Dir 溢位的紅客大俠 Sear'Atk 網路安全研究中心)。
打著“駭客教父”旗號,談了13年駭客文化
既然成了“駭客教父”,總得乾點駭客該乾的事兒吧。再看萬濤同學,13年了,到處鼓吹“駭客文化”,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兩點,一是愛國,二是刺刀帶著思想。至於駭客技術細節,那是絕對閉口不談的。
按照有些媒體的報道,萬濤上大學時玩過病毒,水平咋樣外人不得而知,相信行業裡絕大多數人也不知道。因為你要對他講技術,他一定對你講文化。從沒見到萬濤釋出過原創的技術成果,原創的詩倒是寫了不少。
在微博上見到@PPr00t(曾經活躍在安全焦點上的老一代駭客)對萬濤的評價,感覺最合適不過了:
忽悠了13年,不容易,“最”反美的“駭客”在美國公司工作,拿美國人的薪水,這是無間道嗎?這15年來,某人給大家上了15年的“駭客文化”課了,也沒見真幹出點什麼技術上的事啊?哪怕黑一臺機器啊,光有思想沒刺刀,幹毛啊?難怪要ping死別人。這都叫什麼事(還好他不會dir溢位...)?
真正的“中國駭客教父”:一個人、一個論壇、一家公司
既然說教父,一定是對駭客技術發展真正做出貢獻的人。雖然不同時期很多人都號稱過中國駭客教父,但我覺得,真正配得上這個稱呼的,只有一個人、一個論壇和一家公司。
一個人:CoolFire,中國駭客技術的佈道者
CoolFire是臺灣人,中文名字叫做林正隆。在駭客技術在國內網際網路剛剛出現時,Coolfrie翻譯釋出了國外許多技術文章,他還寫過一個駭客守則13條,想當駭客的真應該先看看。
CoolFire最著名的文章是駭客入門8篇。每篇文章都這樣開頭:“這不是一個教學檔案,只是告訴你該如何破解系統,好讓你能夠將自己的系統作安全的保護,如果你能夠將這份檔案完全看完,你就能夠知道電腦駭客們是如何入侵你的電腦,我是CoolFire,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明白電腦安全的重要性,並不是教人Crack Passord”。
現在來看,CoolFire的很多文章都是基礎知識,但很多人就是透過CoolFire進入了駭客這個無窮神秘的世界。雖然不為媒體和大眾知曉,CoolFire才是真正的中國駭客教父。
一個論壇:安全焦點,精英薈萃
現在搜尋各種駭客榜,安全焦點(網路安全焦點::自由的資訊保安、駭客攻防和漏洞研究組織)是一個上鏡率頗高的詞彙。儘管早已盛況不再,但安焦確實是那個年代中國駭客交流技術和互相學習進步最好的平臺。
安焦彙集了那時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公司、不同身份的駭客技術精英,包括alert7、flasoud、funnyei、冰河、小榕等一大批人(牛人太多列不過來了)。
一家公司:中聯綠盟,中國駭客的黃埔軍校
很多人把綠色兵團當作綠盟的前身,綠色兵團的odell也因此有著“中國駭客教父”之稱(ft,怎麼這麼多教父),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
綠色兵團早期只是個導航站,提供一些駭客個人站點和技術網站的連結。沈繼業(網名眼圈)在上海成立上海綠盟時,odell是五個股東之一。後來眼圈在北京成立公司,接受中聯的投資,也就是中聯綠盟。因為一些原因,odell與綠盟分道揚鑣(不具體八了,總之中聯綠盟和綠色兵團沒任何關係)。
中聯綠盟最大的貢獻,除了翻譯一些國外技術資料、釋出不少原創文章以外,還給各大網際網路公司輸送了不少大牛,比較有名的包括去了360的yuange、q1981)等人;有正在創業的deepin、caoz、atercloud等;還有出了國在FireEye幹得風生水起的ipxodi。
如今還堅守在綠盟的大牛,也只剩下arning3、STAR、小四等寥寥幾位,真心希望綠盟這個中國駭客的黃埔軍校能再次煥發青春,也希望媒體和大眾關注真正的駭客大牛,而不是讓南郭先生冒充教父到處招搖撞騙了。
素材來源:IT時代週刊、虎嗅網、中國企業家雜誌
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編輯作品
女王點評:馬化騰可以說是潮汕商人的代表:做事低調、好學謙遜、注重營收、時刻保持危機感、不斷覆盤自己之前犯過的錯誤。這種嚴謹務實的精神締造了騰訊帝國的強大,值得所有創業者學習!
創業維艱
我在1998年註冊了騰訊公司,當時父母都沒有想到,他們說:“你這個書呆子還可以去開公司啊。”所以他們建議我找合夥人一起做,可以彌補自身的缺陷。
我對產品比較在行,當時懂計算機的人不太懂通訊,懂通訊的人不太懂計算機,我剛好在這個跨界中間。張志東絕對是學霸,實踐能力、工程能力很強。陳一丹是政府部門出來的,對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瞭解。曾李青長得就像老闆,出去別人握手都先跟他握。我的名片只寫工程師,不敢寫總經理,怕人家覺得你們這公司玄乎了。
當時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我們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臺做專案,副產品是QQ。QQ最早的名字叫「網路尋呼機」,最早的圖示就是一個「BP機」。我們開發出來這個產品是想賣給別的運營商,可是價格一直談不攏。
產品在自己的手上,使用者又瘋漲,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沒錢買伺服器,這逼得我們很早就要想怎麼有造血的能力。我們夜以繼日地接一些瑣碎活兒,為的是能夠賺到一點點錢,用來養活QQ,比如我們要向通訊局交伺服器託管費等。
此外,我當時也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註冊使用者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臺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我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我們400萬美元。有了這筆資金,公司就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那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
2001年的時候,前幾名的網際網路公司都上市賺錢了,QQ註冊使用者已經達到2億,但缺乏現成的收費渠道,我們心裡也很著急。這時候中國移動推出的「移動夢網」改變了我們的生存狀態。我想到透過與運營商走二八分賬的協議實現業務增長(運營商20%,騰訊80%),2002年,移動QQ佔到騰訊公司整體業務收入的70%。
之後我們繼續以較低的成本開展新業務,並且在新業務和功能方面,透過即時通訊增加客戶粘性,而不是分散精力,因為這是我們和其他國外工具競爭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