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六章 基層有多難

雖然5大隊的辦公樓在廠區,但他所管轄的採油站卻離礦區很遠,尤其3小隊,他所管轄的幾個採油隊所在的位置,基本上就要到錦城地界了,所以班車從油區離開,開了足足40分鐘後,才到達62號採油站。

而且在從廠區到採油站的這條路上,簡直讓劉保田大開眼界。

從最初的國道,到鄉村小道,到最後的泥土路,總之一段50多公里的路,這輛車開了1個多小時,班車一路上顛的要死不說,而且只要一開啟窗戶,黃色的沙子就吹人一臉。

不過就這樣的交通情況,在程剛看來還算不錯呢!按照他的說法,2廠也就是最近這1、2年把班車換成了大客車,早些年班車則是敞篷的大解放。

按照程剛的話說,無論春秋冬夏,那些年,男男女女都得擠在一輛大解放裡,那感覺就像是後世拉豬的大貨車一般,把這些一臉青澀的石油工人,拉倒採油站。

據程剛說,那些年什麼也不幹,就坐一趟班車,就感覺渾身都要散架子了。

劉保田和程剛聊了1個小時多一點兒,車也就停在了62號採油站,而隨後劉保田也就迷迷糊糊地跟著程剛下了車。

5大隊一共有5個採油小隊,而小隊下面還有16個規模不同的採油站。

說到這兒可能還有人對於油田基層這種編制不大懂。

那我就給大家簡單給大家舉個例子。

採油大隊就相當於一個鄉、採油小隊就相當於一個村,至於採油站就沒啥級別了。也就是說,目前劉保田按照這個編制來講,也就是一個副村長。

劉保田剛下車,程剛就把他拉住了,隨後指了指站門口的牌子,隨後,程剛也給劉保田大體介紹了3個採油站。

3小隊下面管著3個採油站(62號站、67號站、68號站),而其中62號站建站最早,地理位置也處於三個採油站的中間位置,所以平時小隊長、書記、電工、資料員、核算員都在這兒辦公,所以62號站也就相當於3小隊的樞紐。

至於67號站,因為油井少、員工少,所以整個採油站只有6個人,算是整個小隊最輕鬆的地方了。

至於68號站,程剛最開始並沒有說那麼多,而是笑著說道:“68號站,這可是咱們季哥的寶貝嘎達,標杆站就是他了。”

劉保田前世還真就來過68號站幹過活,只不過那會兒68號站早就建設完畢了,所以現在68號站到底啥樣,劉保田也不清楚。

隨後程剛把陳光中交代給62號站的站長,隨即他也就繼續和劉保田聊了起來,而且重點還是聊68號站。

因為第二採油廠從建設第一個採油站開始,就用數字給採油站命名,所以數字越靠前的採油站,建站的年代越早。

按照程剛的說法,62號站、67號站,建設在80年代中期,而68號站則是前年剛剛建設完畢的。

除此之外,三個採油站的規模也不同。

雖然62號站建站最早、油井最多、員工最多,但實際上最累的採油站則是68號站。

因為68號站剛剛建站沒多久,雖然油井數量只有十多口油井,但是每年鑽井隊都會在68號站打幾口油井,就現在這會兒,68號站還在打4口平臺井。

程剛一邊說話,一邊拉著劉保田朝著東北角的方向指了指,不過奇然一個能有2、3十米高的鑽井平臺聳立在不遠處,而且還能聽到隱隱的轟鳴聲。

“你也別害怕,這四口油井不是一下子打,一個鑽井隊把這四口井都打完了,估計也得入冬了。”程剛隨即說道。

隨後,程剛看劉保田臉上沒有什麼懼色,他還以為劉保田初出茅廬不怕虎呢,隨即也就給他講了講新井的問題,以及他即將面對的苦難。

新交付的油井,相對於老井非常不好管理。

老井自然不用說了,一般一口油井,五個吞吐週期(從給油井注氣,到油井出油,到產量結束為一個吞吐週期)下來,就大體知道這油井的問題所在了。

沒有產量的油井報廢了、有問題的油井要麼修好了、要麼也報廢了,而且五個週期下來,一般也就是2年時間,能夠正常產油的油井,一些毛病也被發現的差不多了、而且隨著生產週期持續,產量降低,很多不好控制的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

至於新井,這事兒就複雜了,一般老採油工,寧可管5口老井,也不願意管1口新井。

首先,雖然油田打每一口油井之前,都要進行詳細的論證,而且從各項指標上,基本上確定這口油井所打的底層有原油。

但實際上,每個油層、每個區塊,都有各自的特性!而且往往結果和預想有著天差地別的差距。

打一個比方,可能按照測井與地質的前期勘探,完全可以確定這個方位有油藏,甚至可以確定油藏的具體深度。

但極有可能這口井打下去之後,一點兒油都抽不出來,甚至有的油井抽了好幾年了,連一點油花都沒有。

或者有的油井雖然前期抽出來原油了,而且產量還挺大的,但是沒過多久這油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並且怎麼也找不到原因。

當然除了這兩種情況外,最常見的現象則是,油井最初很正常,進行了1、2個吞吐後,油井就開始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