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七章安南之戰

且不說胡家父子篡位這一件事情,能不能得人心,單單說,安南不過幾百萬人丁。抽出幾十萬男丁,已經是極限了。不管有沒有七十萬,也不可能有第二次了。

勝利就在眼前了。

當然了,幾十萬人的大戰,安排一些民夫,還不是簡簡單單。張明不需要做別的。只需要將鐵鉉需要的人,按在安南不讓給他們回去,就足夠鐵鉉去安排了。

不過,打得如此之順利。

有一件事情,自然湧上這些人的心頭。

那就是,接下來該怎麼辦?

沐春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繼續打下去。

沐春對於張明其實有一些想法的。

沐春是誰?沐英的兒子,說起來,身份不下於皇孫。而張明是誰?不過是北邊的泥腿子出身。之前,這種人,沐春連正眼看他一眼都欠奉。而今卻成為了張明的下屬。

對沐春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

但是那又如何?

對於大明朝廷來說,張明是何夕的人。也是北邊自己人。而沐春在南北之戰中的態度,也讓沐春打入另冊。雖然回到了雲南主持對南征戰,但是也不可能託之重兵的。

最少,這幾年是這樣的。

等過上幾年,這人心安定,都習慣了朱雄英在位,或許就不一樣了。

面對這樣的局面,沐春想的就是立功,讓天下人看看,他沐家的能力。從而挽回他在很多人心目之中印象。

徵緬甸之戰是這樣的。而今也是這樣的。

於是沐春直接對張明說道:「而今局面,胡氏時日無多,不過反手可滅。而寮國一帶,已經紛紛臣服。大兵順勢而下,可開疆千里,此乃封臣之功也。張將軍,豈無意乎?」

方關也說道:「我從南洋而來,最熟悉南洋的風土人情,占城,真臘,暹羅,都是尊崇婆羅門,分貴賤種,國分上下,民無鬥心,常見辱於安南,豈是大明對手,功勞唾手可得。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方關也是知道,他上了年紀了。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一旦失去了,將來想要找到這樣的機會,可就不好了。

他這一戰打完,就要回南京養老了,但是方關甘心如此嗎?

自然是不甘心的。

但是他說的也對。

他對占城,真臘,暹羅的評價。

這三個國家,都是印度教國家,內部實行種姓制度,戰鬥力都不強。在中南半島上,被安南打,在印度尼西亞,被回回打,以至於多年之後,除卻泰國還是一個佛教國家,與印度教有些關聯之外,其他都被滅了。這也是原因。

安南被隻手覆滅。南邊的這些國家,都不是對手。

海外封地,這一件事情,吸引了很多人。對於有一些人來說,是雞肋。但是對於方關卻不一樣。方關在南洋時間很長。

自然知道,海外也不是不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