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414 大人功在千秋

“崔大都督已率軍前去馳援……”駱觀臨此刻與王嶽道:“自安北都護府至薊州,有千里遠,算一算日子,崔大都督行軍路程應當已經過半。”

“但願來得及。”王嶽嘆息道:“薊州雖危矣,然幽州決不可失。”

康定山顯然是衝著幽州去的。

幽州一旦被破,關內局面就要全亂了。

因此,縱然鎮守北境至關重要,崔璟卻也不得不率兵前往——這便是常歲寧得知到的有關崔璟的訊息。

“幽州尚有范陽節度使在,至少可以抵擋一二,具體如何,只能等待崔大都督抵達之後的訊息了……”駱觀臨道:“幸而東羅不戰而定,否則東北部此刻必然已經徹底潰亂。”

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說到東羅,王嶽不禁道:“東羅此番內政變動實在蹊蹺……那新任東羅王,怎就突然想到給咱們大人遞去請援書的?”

駱觀臨:“只能說這位新王是明智之人。”

“我總覺得沒那麼簡單……”王嶽思索著,低聲道:“你說,在請援書遞出之前,大人會不會暗中已經與這位新任東羅王有過交集了?”

比如說,是他家大人暗中左右了東羅王位更替之事,東羅的請援書只是走個表面流程?

駱觀臨轉頭看了王嶽一眼:“……你如今倒是要將她視作無所不能之人了。”

王嶽矜持一笑,負手道:“不管怎麼說,總歸是大人及時發兵穩固了東羅內亂,不戰而定,此乃大功一件。”

“免戰東羅,擊潰倭軍……大人這一戰打下來,整個東部海域都安定了,至少數十年絕不會再起風波。”王嶽至今說來,仍覺不可思議:“觀臨,你說大人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駱觀臨懶得理會他:“待人回來,你親自去問。”

“我和江都百姓一樣,日日盼著大人凱旋呢。”王嶽透過夜色,望向黃海方向:“海上這般冷,也不知大人此刻如何了,說來……第七封捷報也該傳回來了吧?”

這些時日,他們往京師送捷報,送的手都要酸了。

但沒辦法,誰讓他們主公太能打呢。

王嶽的心情還是很好的,任憑外面風風雨雨,至少江都在日漸安定,他初出茅廬能力有限,天下大局非他之力所能及,暫時只圖一個自掃門前雪。

這話說完的次日,江都便迎來了今冬的第一場雪。

一同而來的,是常歲寧的第七封捷報。

不同於前六封,此一封捷報是為最後一封,昭示著這場戰事的徹底勝利。

“……大人信上說,她帶著藤原麻呂的首級,往倭國取求和書去了!”王嶽激動不已。

姚冉一時有些怔神,什麼求和書,還需要大人親自去取?

由此可見,這封求和書的分量,必然很不一般吧?

“且大人此去倭國,以大捷之勢巡視海域,傳揚出去,必然又可威懾海外諸國!”駱澤到底年少,此刻激動振奮難當之下,一張白皙的臉都紅透了:“可叫四海諸國好好看看,大盛縱有一時之禍亂,卻也絕非他們可以覬覦欺凌的衰弱之邦!”

少年之言雖有太多個人情緒,但王長史卻認可地點頭。

值此動盪之際,大人在海上打出這樣一場罕見而徹底的勝仗,意義便格外深重長遠。

“大人與每位將士,都當載於史書之上。”王長史喟嘆道:“大人此戰,功在千秋。”

王長史突然想到,此前褚太傅給他的回信中,曾經提到【聖人不欲以玄策軍助之,此戰艱難,爾等還需多為那女娃分憂。】

而如今,大人證明了,哪怕沒有玄策軍,她同樣能在海上打出一場最漂亮的勝仗。

此戰落幕,大人也真正為自己正名了,此後,誰都不能再說,大人大敗徐正業只是運氣與兵行詭招使然。

那些等待落井下石之人,也該將他們的奚落之言一字一句原原本本地咽回去了。

駱觀臨未有多言,但胸口處也盛滿了振奮之情,乃至覺得神清氣爽,精神百倍。

他雖然沒有很明顯地表現出來,但立時催促著道:“速將此大捷之報,傳告江都上下!”

“速速生成奏報,快馬傳往京師——”

又緊接著道:“還有常大將軍處,也當快快使人前去傳話!”

4300字的更新送達,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