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最快更新重生之高門寵媳最新章節!
李子昌和謝氏在一起,能平心靜氣談的無非是家事和朝事。
謝氏也從不管婦人主內不管外那一套,聞言心思一轉,眉心微蹙道,“老爺今日上衙,可是朝中又有了什麼大動靜?”
“大皇子殿下和三皇子殿下的封號已經定下來了。”李子昌對謝氏的敏銳還是很滿意的,捋著修得整齊漂亮的短鬚緩緩道,“大皇子殿下封武親王,三皇子殿下封和親王。皇上已經著內務府擬定日程,武王殿下、和王殿下一等過完元宵,就於十六日吉時出宮入親王府。武王府、和王府比鄰而居,和乾王府也不過隔了兩條巷子。”
不愧是早有準備,從下旨到選址、擬封號、搬遷前後不到半個月。
大皇子尚武,三皇子博學,一個武王一個和王,倒也相得益彰。
謝氏撇嘴道,“禮部官員江郎才盡了,還是宗人府的宗人令年紀大老糊塗了,瞧這封號定的,還是乾王殿下的封號叫著順口,寓意又好又大氣。”
當年蕭寒潛封親王,可是啟陽帝親自擬的封號。
謝氏嫌棄武王、和王太接地氣,當著領禮部尚書銜的李子昌就敢這麼埋汰。
李子昌無語的看了謝氏一眼,懶得和她計較,咳了一聲接著道,“五皇子殿下本就廢了兩條腿,現在又被指去為先帝祈冥福,明眼人都知道五皇子殿下這是徹底斷了氣數,如今宮中只剩一位六皇子殿下,待太子殿下搬去東宮,偌大後宮裡能常見皇上的,可就只有六皇子殿下了……”
謝氏知曉內情,自然知道五皇子必死無疑,只在意六皇子,便隱晦道,“怎麼,這大年節的,皇上難道還和皇后娘娘僵著?除夕百官宴時,昌和殿的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啟陽帝初登基時還常流連後宮,六皇子是最小的皇子,後來又有低分位的幾個宮妃生下三兩公主後,正是啟陽帝和皇后冷戰開幕,之後啟陽帝甚少留宿後宮的事,連朝臣都有所耳聞。
六皇子的生母是四妃之一的明妃,明妃徐氏是太后的孃家侄女,雖不見得太后待她有多親近,但這重家世到底不同,這些年隱隱有啟陽帝獨寵明妃的傳聞。
“除了過年那幾天正日子外,聽說皇上都宿在明妃娘娘的宮裡。”李子昌眉頭微皺,似慨似嘆道,“除夕那天皇上匆匆去了御書房,昌和殿鬧出的事不了了之,之後就下了冊立太子的旨意,其中有什麼事誰敢胡亂打探……倒是六皇子殿下,這幾日常被皇上招去御書房,親自教導課業。”
謝氏一聽就明白了。
皇后多年夙願得償,將二皇子推上了儲君之位,啟陽帝轉頭就寵幸起明妃,更把六皇子帶在身邊教導,不亞於明晃晃的打皇后和太子的臉,這是仍在和皇后冷戰,暗搓搓地打擂臺呢。
皇家事,當真是本爛賬。
中年天子青年太子,半道換儲君的事,史上可不少見。
謝氏就皺眉道,“六皇子殿下剛十三,等到能入朝觀政至少也要三兩年後,到時不說太子殿下,就是武王殿下、和王殿下也站穩腳跟了……再有乾王殿下,三位親王年後要進哪個衙門,可有訊息了?”
和聰明人說話不累。
謝氏的見識和眼界遠非姨娘們可比,李子昌沒有寵妾滅妻,不光因規矩體統,也因謝氏當得起也但得好正妻之位。
李子昌心頭微松,點頭道,“依我看,最有可能進兵部的就是武王殿下和乾王殿下。這事也快了,等武王殿下、和王殿下搬出宮,皇上就會下明旨。不管乾王殿下進哪個衙門,他和太子殿下是親兄弟,在外人眼裡,我們都在太子殿下這條船上,之前要避諱低調,以後少不得要為自家多打算,也要為兩位殿下分憂出力……”
什麼差事,都比不上手中有兵權,門下有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