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瞭然,“老爺是想著更上一層樓,多拉攏些清流寒門?”
啟陽帝登基十一年,朝中勢力明顯分為三派:勳貴、清貴和寒門。
但凡朝中有事,比起佔據天然優勢的勳貴,寒門一派往往更願意和清貴一流並肩。
李府屬清貴,而聯姻是最快最有效的手段。
李姝的夫婿康正行正是寒門出身的前科榜眼,康正行的座師是李子昌的同科,李府這才能榜下捉壻,為李姝定下康家這門親事。
“如今局勢一變,人到用時方恨少啊。”李子昌感嘆了一句,正色道,“現在正好先拘著妙兒和娟兒學一陣子規矩,等明年春闈之後,再放她們出來,本來也不急著給妙兒定親事,不過是先放出風聲,看有沒合適的人家能入眼。現在……你先把鏘兒的親事看起來罷。”
謝氏明白李子昌的意思。
李府甚至澧縣李氏的女兒都太少了,但要府裡再弄幾個庶子庶女出來謝氏不願,李府也等不起。
李鏘已經十七,先成家再立業也是正理,兒媳選得好,也是一門助力。
李府好,李英歌和李承銘才能好。
謝氏點頭應下,忽然冷笑道,“老爺把鏘兒的親事交給我,可得和大姨娘知會一聲。再有這次傳閒話的那幾個門上的婆子,可都是大姨娘和三姨娘的人,我要處置換人,老爺可有話說?”
當年謝氏無所出,大姨娘生下庶長子李鏘,三姨娘在李英歌之後生下庶次子李銓,沒少暗地裡給李子昌吹枕邊風,往府裡安插自己的人手。
李子昌倒也沒亂大規矩,只允她們在角門、側門放了幾個人,美其名曰方便她們看顧搬去外院的李鏘、李銓。
謝氏無所謂,一直睜隻眼閉隻眼,現在可不打算再讓姨娘們分杯羹,將來再弄出這次護膝事件似的噁心事。
女兒不傻了,她更要將李府內宅牢牢把在手中。
李子昌哪裡不知謝氏這是要趁機清算府中下人,他一來理虧二來也不甚在乎,便頷首道,“這些你看著辦吧,群芳院那頭要是誰敢說什麼,你就說我說的,誰敢大年節的給家裡添堵,就滾到西偏院去。”
姨娘們住在群芳院,西偏院無異於李府內的冷宮,誰進去就別想再翻身出來。
李子昌給臉,謝氏自然不會得寸進尺,微微笑著轉開話題,“我看外院門房也得讓李福整治整治,哪裡來的什麼張公子劉公子,竟就這樣任由人囔囔著闖進門來。”
李福是李子昌的人,他不給力就是李子昌沒臉。
謝氏明著損李子昌,李子昌怎麼會看不出來她想幹什麼。
李子昌想了想,遂了謝氏的意,不甚耐煩道,“你要是有合適的人選,就交給李福,讓他安排到門上,我也沒空總盯著府裡的事,你就多管些事罷。”
Ps:書友們,我是鴻一菌,推薦一款免費App,支援下載、聽書、零廣告、多種閱讀模式。請您關注()書友們快關注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