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百姓需要的物資何來?
縣城本就不大,縣裡大規模有人發生病變,在病的前期縣官不可能發現不了的。可這場疑似瘟疫的傳染病居然在整個小縣城橫行了半個余月,過了半數人傳染上還死了不少人才上報,這中間的縣官州官到哪去了?!就算層層上報訊息,也不至於半個城沒了才傳到皇帝的耳中。
不難看出那些個官吏中間出的貓膩。
而出現了這樣的病,先不說縣城內外會引起恐慌,對民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他們的生活。而生活無他,無非衣食住行。遠離染病縣城是註定的,接下來的食便是重中之重了。
不知道染病的縣城病原是什麼怎麼辦?
不吃那個縣城的食物,不喝縣城的水,不用縣城生產或傳輸的一切物品。
這樣的地理貿易隔離直接斷了這個縣城的生計,自這一刻起,他們已經被進行了第一重的隔離。
被隔離後,為了恐懼地生存下來,百姓開始搶購物資。
其中以食物和藥物最是百姓的首選。
通常一個地區發生災難性的事件,百姓為了生存往往會出現搶購物品的現象。
一旦這個縣城裡自己提供的物資虧空,就需要從外面運輸進來。
可是縣城被地理隔離了,怎麼辦?
這時候商人就出現了。危險時期,物資的投入和運輸都不是易事,為了彌補這過程中的各種損耗,商家開始哄抬價格,牟取暴利。
為了保命,金錢算什麼,要買的自然是要買的!
自這一刻起,這座縣城的人已經被進行了第二重隔離。一旦災難過去,整座縣城的經濟必然崩潰。
而最後,官員意識到病情嚴重,開始限制縣城的人離開了,把他們圍困在城內,依靠僅存的物資自生自滅。
這時起,第三重隔離正式啟動。人身隔離的開始往往預示著殘酷的結果。
在病情沒有控制以前,這個縣城的人只能聽天由命了。
就算最後病原找到,倖存的人得以救治,不說大夫和藥品的匱乏,單單是災難後的經濟重建至少需要數年的時間。
如果縣官州官稍微有些遠見,事件剛開始便能推算出結果的嚴重,那麼在病情剛剛傳播的時候,當大部分的縣民都出現症狀時,縣官就應該層層上報了。
景厲王是何許人,就算案子報給他時病情已經擴散,要控制疫情平定縣城仍舊不是難事,至少整治暴利的商人,平穩百姓的恐慌情緒。
然而景厲王知道案情,卻單單隻做了隔離,其餘的一概沒做。這是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那些隔離的人生啊……
除此以外,誰要接手這案,面對的都將是一群被人逼到了盡頭的絕望的被拋棄的人,暴亂,就是這麼發生的。
而景厲王把這案子舉薦給了太子,尤其指名隨歌。
這背後的含義,就不用隨歌再多說。
聽隨歌分析完,現場陷入了深深的沉寂。
誰都沒有開口說話,每個人的臉色都不好看。
隨歌無聲地嘆了口氣。
看來,她是被人盯上了。
要不景厲王同毓王是一夥的,要不,就是有另外的原因,否則一個素未謀面的軍機大臣為何就盯住了她這麼個小小的捕快,單單因為她是尹東昇的人,而尹東昇又是太子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