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六章 流民[上]

這樣一來,豫州當年的收成可想而知。

魯國地處豫州的東北角上,氣候更接近於青州和徐州。基本沒有受災,去年的收成要相當不錯。尤其是張家的田地,更是喜獲豐收。其他郡國的收成,就慘不忍睹了。

冬天裡,憑著新收的些許糧食,農民們勉強還能應付。到了今年春天,糧食就吃的差不多了。吃樹葉,吃樹皮,吃草根,就是捨不得吃青苗。但到了二三月份,為了活下去,人們只得忍痛拋棄地裡的青苗,逃向他鄉就食了。

然而,能夠見勢不妙,就當機立斷,帶領家人逃荒的,終歸是少數。人離鄉賤,更多的人不願意離開自己的田宅。等到了不得不離開的時候,多半為時已晚。倒斃在路上的人隨處可見,還有許多人餓死在家中。

魯國地處豫州的東北,騶縣則是魯國南部的重要城市。逃難的流民也蜂擁而來,騶縣首當其衝。

延熹九年(166年)三月,大批饑民湧入魯國,流民很快便來到了騶縣。

流民來到張塢的時候,張涵正與一眾人聚在一起玩。那天,張涵記得很清楚,大家是在一起角抵,他依然很少能贏張奐,也罕有勝伍德方的時候,但別人已不是他的對手了。他連勝了幾人,正玩的高興,忽然看見河邊來了一些人,個個衣衫襤褸,滿臉風塵。

“是流民……”張超小聲嘀咕了一句。他家裡偷偷地做一些生意,所以訊息很靈通。

張超家當然不是市籍,他父親張平只在騶縣,及附近的幾個農莊間,藉著張家的名頭和靈活的手段,做些低買高賣的勾當,卻也無人理會。在西漢初年,魯人曹邴氏因經商而成鉅富,所以,鄒魯之地本有“好賈趨利”之風。只要張平別把戶籍改成市籍,丟人現眼,族中長老們也不去理會他。

“走,去看看!”

張奐膽子最大,便張羅著要去看看。張涵也有幾分好奇,但他連忙制止了張奐——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流民常常伴隨著疫病的傳播,沒必要冒這個風險。

……

“……,這些人都是沛縣人,他們那裡過不下去了,都在逃荒。聽說,南邊還要更慘,……”

張涵回家時,正趕上管家樑子徽在與張王氏秉告此事。他在旁邊聽了一會兒,待兩人說完,才給母親行了個禮,然後甜甜的叫了聲“梁爺爺”。

“小郎君,回來啦!”

梁管家笑笑,算是打過招呼了。眼下,來了這些流民,隨後而來的還要更多。他也沒心思與張涵多說。

“河邊來了許多流民……”張涵說了一半,就停下了。

“哦,那你有什麼想法?”張王氏一聽,就知道張涵有話要說,便笑著問道。

“這些流民不能放任不管,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必須得把他們組織起來。”

這些都是常識,張涵張口就來,侃侃而談。

“讓他們自己出人手,咱家出管事的,領他們砍些樹,先建幾個廁所,蓋些住處,搭些爐灶(離住處要有段距離)。必須讓他們生活在清水河的下游;必須在廁所大小便;必須把有病的人隔離;必須把死者深埋;……

不過,先多調些家兵到張塢,必要時一定要能壓制住這些人。還有,剛剛梁爺爺說,縣裡的粟谷已經漲到一千多錢一石了,這是要把人往死裡逼。張塢不能這麼做,讓祖父打招呼,粟谷不能超過550錢一石,……”

“這可不行!”張王氏興致勃勃地聽到此處,連忙從中插了一句,“寶寶,你心地好,像你父親,這是好事。可是,塢裡的老老少少,都指望著多掙兩個錢,你這麼做……”

“這好辦,”張涵早有準備,“就說張家不參與賣糧。我想,各位長輩就一定不會有意見了……”

梁管家與張王氏面面相覷,那損失的,可就是張家了。

PS:今日第一更,還有三更.白竹豬昨日大喊一聲,餘音迴盪至今,‘票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