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卷 第五十章 運籌帷幄

戲志才微感遺憾,張涵也深有同感,他向後一靠,倒在胡椅的靠背上:

“文臧,可惜……也沒辦法!現在我們沒有時間,三年,不,是二年半內,我們必須找到足夠的人手,接替流民,繼續無償服勞役……”

而抓奴隸是最快捷的辦法――張涵沒有把這話說出來,但戲志才明白,他揉了揉眉心,決定不再考慮這些。蠻夷們的生活,由他們自己擔心,就足夠了。

見戲志才沒有異議,張涵也不多糾纏,總不是什麼露臉之事:

“至於鮮卑、西羌,依我來看,無非就是一個打字,一年不行就兩年,兩年不勝就三年,一直消耗下去……”

“等等,主公!”戲志才又叫了停,“這話我聽著怎麼這麼彆扭?!”

張涵不解,這有什麼彆扭的,也許是粗略了點兒,可道理上沒有錯誤。

“文臧,你看,鮮卑人口不足百萬,彼此之間,又有不少矛盾,分裂成了三大勢力,相形之下,與我大漢的差距就更大了,就算是死一個鮮卑人,死兩個漢人,我們也划得來……”

戲志才頭搖的更厲害了:

“主公,戰爭不是加減法,不是這麼算的,若真如是,當初的時候,大漢國何須準備一百年?”

戲志才的話不是沒有道理,可張涵卻忍不住笑了起來:

“文臧,你說說,大漢國準備的,都是哪兒些方面?現在,我們還有什麼條件不具備?”

這個東西,戲志才那是張口就來:

“大漢國準備了一百年,準備了充裕的錢糧,整合了整個國家的力量,訓練出了數十萬精銳之師,普及了鐵兵器……”

戲志才數了一會兒,就停了下來,他發現,還真沒有什麼條件,是現在不具備的。假如非要找出差別,可能就是沒有統一大漢國而已。不過,這不是問題,以目前的形勢看,大漢國的統一,就是個時間問題。

戲志才迷茫了,他想不明白,為何大漢國需要準備一百年,而張涵不用。微笑著的張涵立刻在他眼裡神秘起來,他的身影高大無比,種種荒誕不經的傳聞,此刻回想起來,似乎也都有了根據。

“文臧,魂歸來兮~”

張涵笑的很是可惡――不容易呀!把戲志才都忽悠糊塗了,前所未有的偉大創舉:

“這事說破了一點也不希奇……”

張涵用農業作例子,三言兩語就把事情說明白了。

農業技術的改進和先進弄機具的使用,使畝產量提高了三倍,每人能夠耕種的土地面積提高了五倍。在理論上,將生產效率提高了十五倍。而牛馬的普及,更使婦女能夠替代男子,成為田間的主要勞力。這就把男子解放出來,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同時,增加了大量的兵源。這就有了糧,至於其它種種,依此類推――錢:張涵會鍊金;紡織:效率提高數百倍;鐵兵器:批次裝備了鋼兵器,再次領先於時代……

戲志才明白之後,看張涵的眼神更奇怪了。

“怎麼?”

“看看你是否真是神仙?”――戲志才受到了強烈的刺激。

張涵也不著惱,擺了個姿勢:“看出來沒有?”

戲志才側目而視。以堅定的語氣告訴張涵:

“沒有!”

說笑了幾句,戲志才忽然想起一事:

“主公,這事還早著呢!咱們以後再說。還是先說說,您準備如何對付上谷烏桓?”

“嗯,這個嘛,文臧,我是不會趕盡殺絕的,就要看難樓識不識相啦?”

理解!戲志才一點頭。一味的強硬也不是辦法,胡羅卜加大棒才是上策,這裡面有個成本問題,烏桓騎兵也是天下精兵。如果能夠收編了上谷烏桓,使之為前驅,自然是再好不過了。不過,戲志才心裡有個疑問――張涵究竟期望難樓如何應對呢?

這樣的問題,戲志才可不會開口詢問。而他不問,張涵自也不會回答。想來,這也是個無解之謎了。

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