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卷 第八十九章 勸進

還是那種傳統的格子窗,只是由於琉璃的出現,木雕的窗格也放大了不少,兩面精雕細刻的木頭窗格將大塊晶瑩剔透的平板琉璃夾在當中,不仔細看,恍若無物。一屢陽光從外面透進來,照在桌子上,形成了一個個桃形、蝙蝠形的光斑。

壽嗎?

獻帝手握書卷,怔怔地坐在那裡,臉上露出一抹奇異的表情,是自嘲,是諷刺,還是怨恨,誰也說不清楚。

信都的條件比長安好百倍,衣食住行,張涵毫不吝嗇,從來都是最好的。就是皇宮建設的款項艱難些兒,可已經建成的部分也沒有半點馬虎。按說,在戰事未息之際,張涵仍然願意如此,可謂是竭力侍奉了。但是……

獻帝忽然覺得透不過氣來,這琉璃,這地籠,這書卷,連這書卷上的標點符號,無一例外,都有著張涵的影子……

重重地放下書卷,獻帝猛然驚覺自己失態了,便嘆息一聲說:

“真真是好書也!”

站起身來,在內侍的服侍下加了件大氅,獻帝方才出了門。那內侍躬著身隨在後面,形容十分恭謹。但走過書桌時,卻偷眼去看那書卷。不過是《左傳》罷了!內侍微微有些失望。

河北天寒,皇宮裡移植的都是數十年樹齡的槐柏,奇花異草不可盡數,在這隆冬季節也沒有什麼好景緻。天色有點陰暗,灰白的雲朵低低地壓下來。一陣北風掠過,幾片枯黃地殘葉落了下來。獻帝轉了一會兒,看著這枯枝敗葉更覺蕭瑟。

關中也罷,河北也罷,獻帝始終是籠中雀,張涵只是個大方的主人而已。獻帝十分清楚這一點。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可像他這樣的。卻也太……

“陛下!天氣寒冷,陛下可要愛惜身體……”

侍中楊修的聲音裡含有幾分關切。獻帝心頭一暖——到底是幾代君臣恩義,便含笑說:

“起來吧!毋須多禮!朕穿了這麼多,不冷的……”

閒聊了幾句,獻帝就問起了江南的戰事。孫策沒有半點他父親的忠烈,袁紹也是個廢材,張軍勝利地訊息一個接一個傳來,獻帝臉上帶笑。心中早就提到了半天高。今日他能安居於此,無非是張涵想要借用他的名號,若有一天,天下歸於一統,他這個傀儡也就沒有用場了。到時候……

每次想到此處,獻帝都覺得心裡冰冷,他還有什麼壽數可言?!

不幸地是,楊修也沒能帶來好訊息……

——————————————————

荊州地處平原。一馬平川,且從中為長江分為兩半,是個易攻難守之地,並不適合割踞。張軍停止進攻,更多是由於自身原因,而不是顧忌荊州方面如何。這些劉表不是不清楚。但是,好好的一方諸侯不做,讓他去依附張涵,當個空心大佬。劉表是一百八十個不願意。

集中全部兵力,趁著張軍虛弱發起猛攻,以圖拼死一博,劉表沒有信心,也沒有那個勇氣。而放棄荊州北部,據長江以保南荊州,劉表又捨不得。再說。張軍還沒有進攻。若是他此刻便一撤千里。這對民心軍心的打擊也是很大的。猶豫不決的結果,劉表就懷著僥倖的心理。老老實實把長子送往了信都作人質,自己龜縮在荊州,過得了一天是一天。

當然,話是這麼說,劉表不可能坐以待斃的,他也在緊鑼密鼓地部署防禦。

襄陽和樊城地處漢水中游,兩城夾漢水而對峙,相互聲援,上通秦隴,下控荊楚。順著江漢而下,襄陽和樊城之得失影響著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樊城在漢水之北,不在劉表手裡,荊州防禦地重中之重就是襄陽了。襄陽城是漢代新建的,城周七里,四面都有護城河(與漢水連通),最寬處有一百多丈,端地是易守難攻。劉表又集結重兵,以加強防守。

然而,劉表的運氣不好。

建安二年秋九月,漢中等地陰雨連綿。上游降水增加,下游便要倒黴了——漢水暴漲,兩岸的房屋沖垮無數,襄陽城外一片汪洋,護城河一舉增加到幾百丈寬。外面人是無法進攻,可裡面的人也被困住了。所有補給都要靠船運輸,守軍一時進退維谷。漢水氾濫,捲起了江底的淤泥等物,汙染了井水,時間一久,這飲水和補給便都成了問題。襄陽城裡因飲用汙水而患病者極多。

天賜良機!

劉表的痛苦所在,就是張涵的歡喜所在。張奐指揮高順、太史慈兩部,一起開始了對荊州地進攻。稍微晚些時候,張涵補發了詔書,指責劉表“抗拒詔令,企圖割踞”云云,算是給軍事行動樹立了大義之名。

荊州一戰沒有什麼好說的。張軍休整了三個多月,一度匱乏的補給也都源源不斷地運抵前線,上下養精蓄銳,士氣高昂,皆欲一戰。而荊州則恰恰相反——樹倒猢猻散,沒有多少人肯將身家性命與人殉葬。不少來自荊州的使者悄然往來於荊豫之間,張奐專門安排了幾名參軍負責此事。

十月中,張軍分兵三路,從豫章、汝南和南陽出發,同時在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攻勢。水軍也配合兩軍沿江而上。

十月下旬,張涵水軍大破荊州水師。更堅定了荊州世家大姓‘棄暗投明’之心。

當時,劉表屯兵襄陽,張奐採取了北重南輕的部署。結果,卻是太史慈、孫策指揮的南路軍首建其功,取得了重大進展——長沙太守張羨久有異志。此刻見勢不妙,便果斷地拋棄了劉表,率長沙、零陵和桂陽三郡舉城投降。張涵大喜,封張羨為尋陽侯,拜為奮威將軍。

此後,降者日眾。

十一月初,守衛蔡陽地蔡瑁投降。至此。荊州的北部,即長江以北的部分。已經全部落入張軍之手。

蔡瑁本是荊州大族,姐姐嫁與了劉表,是他現在的正妻。有這層關係在,劉表非常信任他,把守衛蔡陽的職責託付給他。蔡瑁的投降,令劉表大失所望。

十二月中,張軍所至。武陵、南郡二郡皆不戰而降。劉表只剩下了一座孤城,張軍從三面包圍了襄陽城。事已至此,劉表自縛而出,苦守了兩個多月的襄陽城投降。荊州戰事遂告一段落。

荊州一戰彼此傷亡都不多,張軍攻城以黑火藥和投石車為先導。落石如雨無守軍立足之地,霹靂起處城牆灰飛煙滅。劉軍戰既不能,守亦不能,降者甚眾。整個戰役期間。劉軍死傷大約是一萬三上下,張軍尚不到四千眾。但是,漢水氾濫成災,襄陽圍城期間,城中疫病流行,卻著實死了不少人。給善後處理帶來了不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