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秘等人已經掌握建康全城,在天亮時分便脅迫數百大臣擁立會稽王登位稱帝號,然後桓秘自封楚王、太宰、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桓熙自封淮南公、太尉、中領軍大將軍,都督豫、荊、江、寧州諸軍事,領荊州牧,桓濟自封吳國公、太保、中護軍大將軍,都督揚、徐、廣、交州諸軍事,領揚州牧。”
“什麼?”王彪之驚得目瞪口呆,而謝安卻是心中淒涼,他對桓秘叔侄沐猴而冠、自演自導毫不在意,他痛心和悲哀的是江左一時出現了三個皇帝,而且都是正宗的司馬皇室,這樣大的笑話讓天下人怎麼想?自從桓溫擅權廢立之後,晉室地威望已經是一落千丈,現在又出現三個皇帝並立地窘景,大晉天子之威已經蕩然無存了。
“那城中損失如何?文度可有訊息?”謝安轉言問起他比較關心的問題。
“城中大臣尚書僕射謝石、五兵尚書王蘊、尚書左丞王雅以下一百二十家皆赴國難,中書令王大人在會稽王府前死於亂軍,闔府自其子王寶國以下一百六十二口皆死於亂軍中。”劉康戚然稟道。
“文度兄!”謝安和王彪之不由淚流滿面,泣聲痛呼道,而劉康肅然站立在一邊,默然無聲。
好一會謝安和王彪之才忍住悲痛,王彪之一把拉住劉康地手說:“請問文度的後事如何?”
劉康猶豫了一會才答道:“我已經請建康城中好友收拾中書令大人及其家人的遺骸,現在暫置於處隱蔽別院,待到靖難雲開時便可好生收殮了。”
“多謝了!”王彪之和謝安含淚向劉康拱手鞠了一躬。
“那郗景興(郗超)和王元琳(王)呢?”謝安接著問道。
“郗大人和王大人聽說叛軍入城。帶著家人隨著百姓逃入城外山中,現在應該在投奔姑孰地路上。”劉康繼續答道。
謝安深深地看了一眼劉康,緩緩開口道:“劉先生,你是北府的謀士吧?”
劉康一愣,隨即笑了起來,拱手道:“真不愧是安石相國。事至如此,小的再隱瞞也無濟於事了。小的是東莞莒人,永嘉國難時先祖南居京口,先父為縣中主簿。小的不才,現恭據北府樞密院軍情司參事。”
謝安和王彪之對視一眼。心中一陣駭然,果然如此。
謝安、王彪之護住天子、太后在北府海軍船上待了十日,這十日裡桓秘以偽帝會稽王司馬道子的名義傳詔給襄陽地桓豁,廣陵的桓石虔,尋陽的桓石秀,盱眙的劉波。許以高官厚祿,就是要他們承認自己這個新政權,可惜都沒有什麼響應。而桓衝調集了兩萬兵馬,駐紮在茅山,南有孫、盧叛軍,北有自己兄弟子侄的叛軍,一時進退兩難,手下兵將也是惶恐不安。
在這十日間。在石頭附近北府海軍收容了數百名逃出地官吏名士,加上他們的家人足有數千人。全部接到江北安置。而在這十日間,各地謠言四起,有的說天子和太后已經死於非命;有的說桓秘已經竊得國器大權,會稽王已經成為唯一的正朔;有的說北府趁火打劫,從梁州、益州和司州分三路出兵荊襄。打得鎮守襄陽地桓豁落花流水。
這日。只見數天不見的顏實走了過來,向謝安和王彪之言道:“兩位大人。屬下接到命令,我們現在要向北靠岸了。”
“向北靠岸?為什麼向北靠岸?你們這麼多人馬,還有原本水師的五千人馬,足夠去建康平叛!”王彪之叫了起來,難道北府只想挾持天子和太后,絲毫不想平定亂事?這十日來他一直要求顏實立即出兵建康平叛,但是顏實怎麼敢答應。他手下只有數千水兵,繳械江左水師還行,攻打一萬多,甚至可能更多的叛軍,控制整個建康城就有點力不從心了,因為他還有護衛天子、太后和江北的一票人馬,實在有些為難,所以顏實這十餘日一直躲著王彪之。“難道大將軍到了江北?”謝安沉吟一下問道。
“回謝大人,正是如此,最新軍報說大將軍已經到了北岸,正在候駕。”顏實如實稟報。
“好啊,想不到大將軍神機妙算!桓家才剛剛叛亂,他就趕到江北,時間真是恰到好處。”王彪之譏諷道。
“我家大將軍在接到孫、盧舉事叛亂軍報時,就已經上表請求朝廷帶兵平叛,只是朝廷不允,大將軍只是移駐許昌,靜觀事態。建康叛亂,我家大將軍接到急報,立即火速率領兩萬兵馬日夜不停地南奔。王大人,還請自重!”顏實聽到王彪之譏諷自家大將軍,要不是因為王彪之的身份,早就上去暴打他一頓了,所以話語中多有不滿。
王彪之正要繼續說道,卻被謝安拉住了。謝安知道王彪之還想說什麼,桓秘在建康城中造反,北府海軍卻等在城北的江中,這也太巧了吧。但是這種事情現在說出來又能怎麼樣呢?現在主動權全在北府手裡,他有一百個正當理由解釋自己的艦隊為什麼會恰到好處地等在江中。
到了北岸,謝安看到一片明晃晃地白光晃花了自己的眼睛,他略知北府地軍制,白廂黑府,眼前一片白色鐵甲,那就是北府最精銳的廂軍了,看來曾華這次是下了不少本錢了。“臣曾華見過陛下,見過太后!”曾華的職位勳爵還在謝安、王彪之之上,所以他只是向天子和太后拱手施禮。
“秦王免禮!”出言的是崇德太后,這位五朝太后知道現在江左已經是名存實亡,整個朝廷的生死已經捏在這位大將軍地手裡,所以話語非常客氣。
“太后,為了師出有名,還有陛下和太后傳下詔書,授臣平叛事宜。”曾華毫不客氣地說道。
“準,請尚書令王大人和僕射謝安擬詔吧,哀家用印便是了。”崇德太后非常乾脆,只是看了一眼謝安和王彪之,一點猶豫都沒有。
不日,天子和崇德太后傳詔天下,加秦王曾華都督中外諸軍事,並授征討大都督,總領內外兵事,主持平叛。
曾華命柳畋為江南中道行軍總管,領軍渡江,對建康地桓秘叛軍發起進攻,命令徐當為江南東道行軍總管,令青、兗州廂軍、府兵五萬直下廣陵,先平範六、袁瑾叛軍;令張渠為江南西道行軍總管,接管荊襄防務,並傳令襄陽、尋陽,要求桓豁、桓石秀立即停職留用,維持當地秩序,等待接管,傳令桓衝立即領軍南下,先擊孫、盧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