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歸來說,也擁有人口上百萬,兵馬十餘萬,也是一方不弱的勢力了。
但是,他雖是王族出身,卻是他的父王酒後和一名宮女所生,在王室之中,並沒有什麼地位。他在王室之中,也絕對是那種不受寵的型別。
可是,卻又因為他的才能,被自己的兄長所妒,故而,這才最終只能夠遠走他鄉。
未來的他,看似盛名天下,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傷心的人。
有家不能回,親人不得見,最愛的人也成為了兄長的王后。
雖然位高權重,可是,一生卻都是孑然一人,無妻無子,獨自一人流浪在異鄉。故而,早早的便鬱鬱而終,是四方大將之中最為短壽的一個。
不過,新朝名將,盛名之下,卻多是失意之人。
如麥東蒙、王羽這般,無奈背井離鄉的,其實並不在少數。
除此之外,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之中,開國十二君之一的白生辰也如同原本的歷史軌跡那樣,來到了大霄之內。
開國十二君,這個君的意思,代表的並非是君主的意思,而是一個敬稱。
這十二人,相比起四方大將、五龍九虎上將,開國五謀,似乎要暗淡了許多。
可是,這不代表這十二人,就是什麼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了。只不過,這十二人,他們都是後方治理地方的人物,他們的功勞,都是一些潤物細無聲的功勞,並不像其他人那樣轟轟烈烈。
故而,相比較那些人,他們彷彿變成了紅花身邊作為陪襯的綠葉。
而開國十二君,白落狄就是當之無愧的榜首,除去白落狄之外,張房、西門書桓、蔡河皆位列其中,而且是排名最前列的幾個。
甚至,這些人之中,張房是唯一一個居於五謀,還能夠居於十二君的人物。
五謀之內,他僅在黃秋道之右。而在十二君之內,他也僅在白洛狄之右。作為法家四英之一,在治國理政這方面,他也有著屬於他獨特的見解。
這樣的人,如果不是因為有一個白落狄的話,什麼人還能夠壓在他的上面?
而那五大謀士,都是日後,跟隨在帝之凌身邊,陪伴他南征北戰的五位謀士。而白落狄,他則是帝之凌最為信任的後勤大管家。
白落狄與帝氏一族出身的帝鞅,帝之凌每一次外出征戰,後方都是由這兩個人共同鎮守。
故而,這才不在五謀之列。
而白生辰,他就是十二君的另一位了。
他的能力在十二君之內,就算沒到最後面幾個,但也絕不可能進入到前三的行列。
而他在十二君的功勞排名之內,日後論功行賞的時候,之所以能夠排到第三,正是因為,他和白落狄一起,開啟了帝之凌前中期轟轟烈烈的雙白變法。
雙白變法,這為帝之凌未來繼神武帝之後,成為有史以來第二位統一七大皇朝,完成大一統的大業,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和後勁。為大霄這輛龐大的戰車,提供了足量的燃油。
可以說,如果沒有雙白變法的話,帝之凌至少有一半的機率,不可能像原本歷史軌跡之中的那樣完成一統大業。
當然,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之中,雙白變法,那是在帝之凌當時差不多一統的大夏皇朝之後,這才開始開展的,前前後後足足經歷了二十年的時間,才最終完成。
故而,雙白變法,又被稱之為雙十變法。分為前後兩個十年,給當時的大霄的國力帶來了跨越性的提升。而大霄人才最井噴的一段階段,也是在雙白變法的第一個十年期間。
雙白變法的第一個十年,四方大將、五龍九虎上將,開國五謀、開國十二君、二十四良將,這些人,有三分之二,都是在這段時間聚集到了新朝之內。
而當時,也是在第一個十年之內,遠道落魄而來的王羽,未來新朝的二十四良將之首,正式打拼到了新朝的高層,確立了其北方系首腦的地位。
不得不說,有天生人才吸引buff的帝之凌和西門渝薇夫婦,大霄這段時間的人才確實是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