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表來看,圖204還算是一款現代化的客機,機翼下吊掛發動機的方式,翼尖還帶個小翼,機身是窄體佈局,整體來看,就和波音757差不多,所以,也有說法叫波音757斯基。
這款飛機在八十年代末期研發,裝配PS90A發動機的版本,在89年1月份就進行了首飛,雖然也參考了大量的西方民航客機的設計方案,但是,由於老毛子的技術落後,很多地方和西方還是有差距的。
比如說機艙,西方已經開始大量使用兩人制駕駛體制,但是圖204客機還是三個人,多一個人,就意味著多一筆運營成本,所以,圖204客機並不被西方看好。
圖波列夫設計局是驕傲的,畢竟在蘇聯時代,他們造大飛機是最專業的,他們的圖154客機也曾經是東方民航的主力,這次把圖204客機飛過來,其實也是想要繼續獲得東方訂單。
不過……這注定是一場夢了。
“怎麼?有難度?好吧,那就算了,走,帶你們去參觀一下我們的客機生產廠。”秦鋒說道。
老毛子肯定不會讓他看的,畢竟裡面的很多裝置都落後了,乾脆就帶他們參觀一下己方的廠房,讓老毛子知道,他們和咱們有多少年的差距。
阿列克謝點頭:“好啊。”
老毛子的工程師們走進了太平洋集團的大客機生產廠。
“以前的時候,這裡主要給空客組裝A320客機,不過現在,這裡還會生產我們的C910客機,為了加快速度,這裡的生產線已經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脈動生產線了。”
汽車是流水線,按照流水線來裝配零件,但是飛機個頭太大,想要流動起來可不容易,所以,一般的飛機廠,用的都是固定工位的裝配方式。
進入廠房,就能看到大量的固定工位,大量的腳手架,工人們在各個工位上忙碌著,從一個機身結構件開始,把飛機在這個固定工位上裝配起來。
但是,這種裝配的效率畢竟不高,為了讓飛機流動起來,脈動生產線就出現了,它並不像是汽車流水線一樣,不停地運動,而是在每一個工位上,都要停留一段時間,這就成了脈動生產線。
製造汽車,首先從車架開始,製造飛機,也是從機身大梁、縱梁的鉚接開始。
當大毛們走進廠房的時候,就看到了第一個工位上,幾臺機械臂在忙碌,有的將縱梁和橫樑固定到具體的位置上,有的則在上面打鉚釘。
“你們的飛機生產,居然開始使用起來了工業機器人?”
老毛子的震撼無以復加,他們絕對沒想到,在自己工廠裡全部依靠工人手工裝配的生產過程,在這裡居然實現了自動化!
“就連空客的廠房,也沒有這麼先進!”
“先進的生產手段,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能減少殘次品。”秦鋒說道:“這條生產線,是我們在去年的時候改進過的,改進之後,生產效率又提升了一倍,如果全速開動起來的話,月產量應該能過百。”
造飛機,也能變成造汽車的速度!
一般來說,正常的飛機廠造飛機,月產量就是個位數,年產量能破百的,已經是大型飛機廠了。
空客的飛機廠很強悍了,生產單獨機型,比如說A320,月產量也不過四十五架而已。
而現在,東方的這個飛機廠,月產量居然能上百!
當然,這是全速開動的效率,實際上,得受限制於訂單的數量,尤其是,空客A320客機,目前生產的主要供應國內市場,其他地區的,空客還想要在本國生產呢。
現在的生產線,主要是為了以後C910客機準備產能的,不能讓這種客機的生產受到影響。
不管如何,聽到這種生產速度,老毛子神情複雜。
蘇聯時代的生產模式,早就落伍了,太平洋集團是全球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啊!
也有人不服氣。
“現在製造結構框架,可以用這些機器,但是,以後安裝內部裝置,恐怕就得工人純手動了吧?”
飛機生產緩慢,是因為大部分都得手工安裝,純考驗工人的手藝,裡面還有很多講究,比如說,任何一個螺絲,甚至是小小的碎屑,都不能掉落到不該出現的地方,否則就可能會造成空難。
只有技術經驗最豐富的工人,才能承擔裝配客機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