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同知讓馬車遠遠的停下,命差役留在了車裡,自己下了馬車,擠入人群仔細看牆上,只見那上面順次貼了很多宣紙,有黑墨也有硃筆。
他隨便挑了一張看,只見上面用黑墨寫著:
北大街庚九院外的路上汙水橫流,髒臭不堪,不知可否派人清理。
而下面接有一張硃批小紙,寫著:
已知悉,三日內將僱掏渠人沿門通渠。左下角蓋著一方小印:休徵。
再看下面一張黑墨寫道:
西街頭裡的古家油鋪,打油偷斤短兩,我打半斤油,竟少給了半兩,還請大人做主。
下面沒有硃批,而是接上了一張黑墨寫就的宣紙,上面字寫得歪七扭八:
你個不要臉的臭貨,生兒子沒**子的東西,我老古賣油三十年了,從來沒短過斤兩,你有本事告訴老子你是誰?
下面又接上了一張黑墨的:
我他媽是你祖宗,你短斤少兩還有理了?
兩人罵得趣味橫生,蘇同知不知不覺也看得津津有味起來,他接著往下看,連著好幾張都是兩人俚語對罵的,裡面還間或插進幾張旁人或是勸架,或是拱火的黑墨紙。
他不再細看,直接找到最下方的硃批紙:
已知悉,將在西街設立公平秤,供百姓複核斤兩。若再有缺斤短兩之事,須當時上報衙門。左下角亦蓋了小印:休徵。
再多看些,只見這部落格裡貼的黑墨宣紙頗多,所言的事件更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有說縣衙夜巡時,巡邏他家區域次數太少的;有說倒夜香的昨晚灑了一路太不仔細的,希望縣衙命他清掃的;有說這鄰居院落裡的樹伸到自己院子裡來的還不砍,請縣衙做主的;還有說自己夫君偷養外室;還有說子孫不孝苛待老人的。
總之,都是些東家長西家短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告到衙門吧,嫌太小;不告吧,百姓自己解決這些糾紛又有些費力。
蘇同知發現,幾乎每個黑墨所寫的事件都有硃批回覆,或主持公道,或給出處理辦法,甚至還有註明時間,請當事人去縣衙當面談話的。
總之,都一一給出瞭解決的辦法。
蘇同知納悶,問一旁捧著茶碗正仰著腦袋看部落格的百姓:“請教,這休徵是何人?”
那百姓用奇怪的眼神看著這位男子,戲謔問:“這位老爺,您不是我們安寧縣人吧?”
“正是,在下今日剛到貴地。”那蘇同知倒也不擺架子,笑著答道。
“那就難怪了,這休徵正是我們安寧縣縣令白大人的字。要說這白大人,可真是難得的好官,把我們縣裡治理的井井有條,對百姓也是有求必應,勤政得狠,愛民得狠啊!”那百姓舒心的笑著說,美滋滋的喝了一口碗裡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