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0章 允炆示威皇庭驚變

暴雨中的欽差行轅第三次騰起火光時,藍玉的虎頭槍正釘在庭前石板上。

玄鐵槍桿震顫著將雨水蒸成白霧,朱允炆散落的髮絲間沾著火星,劍鋒劃過青磚竟帶起一串幽藍磷火。

"取郭桓的頂子來!"

少年欽差突然揚手將鑲珊瑚的官帽擲向火海,三品孔雀補子在半空轟然炸裂,露出藏在鎏金帽頂裡的半塊兵符。

刺客的蒙面布霎時被氣浪掀開,露出燕山衛特有的黥面刺青。

藍玉槍尖橫掃過燃燒的樑柱,火星濺在刺客黥面上竟發出烙鐵淬水的聲響。

他靴底碾碎半片銀杏葉,忽然對著雨幕冷笑:"這野狐尾巴倒是藏得嚴實。"

應天城的暮色浸在松煙墨香裡,朱元璋指尖的黑子懸在棋盤上方三寸,忽聽得簷角鐵馬發出清越撞擊聲。

老皇帝佈滿老年斑的手掌按在檀木棋盒上,盒內白玉棋子竟自行跳動著擺出燕山走勢。

"老四送來的沉香,倒是比軍報更快。"朱元璋從棋奩底部摸出塊帶血痂的皮甲,那是二十年前朱棣第一次上戰場時被他抽碎的護肩。

朱柏執白子的手腕微微轉動,月光透過琉璃窗映在棋枰上,照出他袖口暗繡的龍鱗紋路。"

允炆這孩子的劍,倒是比兒臣想的更快三分。"白子落定時,北天星宿在棋盤上連成斬龍刀的形狀。

奉先殿的青銅漏壺滴到戌時三刻,朱標的手指撫過萬民傘湘妃竹的傘骨。

燭火將"安民濟世"的金漆大字映在漢白玉地磚上,卻照不亮傘面褶皺裡暗藏的硃砂印記。

他忽然覺得某根竹骨比別處溫涼,指腹觸到細微凸起時,殿外恰巧傳來子規夜啼。

傘面上某處桐油突然綻開蛛網似的裂紋,朱標轉身欲喚掌燈太監,卻見朱元璋當年親題的"民心如秤"匾額上,不知何時停著只溼漉漉的雨燕。

朱標的手指在湘妃竹傘骨上驟然頓住,指腹下的凸起竟是枚能轉動的銀製機簧。

燭火將傘面映得半透,他分明看見竹骨深處藏著的《孝經》殘頁正滲出暗褐色痕跡。

"咔嗒"。

青銅漏壺的滴水聲忽然變得粘稠,傘骨機關彈開時帶起的風掀動了奉先殿幔帳。

泛黃的宣紙飄落在漢白玉地磚上,半幅"身體髮膚"的字跡被血痂浸透成紫黑色,倒伏的墨跡裡藏著朱允炆幼時練字的鉤折習慣。

朱標踉蹌著扶住鎏金燭臺,喉間湧起的腥甜被他硬生生嚥下。

殘頁邊緣粘著半片銀杏葉,葉脈間用硃砂寫著"子時三刻,漕船驗貨",這分明是燕王藩邸特有的密文寫法。

殿外子規啼聲突然淒厲,他想起三日前通政司遞來的密報——鄱陽湖漕運使暴斃船艙,懷裡揣著半本《孝慈錄》。

更漏聲混著雨燕振翅的響動在殿內盤旋,朱標突然劇烈咳嗽起來,袖口掩住的鮮血濺在殘頁"不敢毀傷"四字上。

血珠順著"孝"字的最後一捺暈開,竟在宣紙上洇出鄱陽湖水寨的輪廓。

二十年前他隨朱元璋在此鏖戰陳友諒時,也曾見過這般將星墜落的血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