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8章 血誓明志斷東宮之念

金鈴亂響的餘韻裡,朱棣跪在奉先殿冰涼的青磚上,喉間翻湧著元宮血戰那夜的鐵鏽味。

朱元璋枯爪般的手指正撕開襁褓,嬰孩胸口赤痣在燭火下猶如滴血——正是欽天監秘檔中"仁宗承運"的胎記。

"父皇!"徐妙雲踉蹌著要護住孩子,卻被朱元璋袖中甩出的《洪武紀事》殘頁攔住去路。

泛黃紙頁飄落在朱棣膝前,永樂二十二年那行契丹文突然在視線裡扭曲變形,化作應天府城樓上懸著的十二盞白燈籠。

朱棣指尖深深掐進掌心。

三日前他焚燬元宮龍床暗格裡的禁書時,分明看著"高熾"二字在火中蜷成灰蝶,此刻那墨跡卻如同活物般從記憶深處鑽出來,順著脊骨攀上後頸。

"當年在元帝寢宮......"朱元璋的聲音像是從九幽傳來,枯指捏住嬰孩襁褓的動作令朱棣想起五年前霧靈峰圍獵,老皇帝射穿白狼咽喉的箭鏃。

燭火突然爆開燈花,朱棣袖中龜甲燙得幾乎要灼穿皮肉。

那夜在元宮廢墟,他確實見過刻著"甲申"二字的青銅晷儀——晷針指向的暗格裡,半卷《洪武紀事》正記載著他薨逝於永樂二十二年冬月的字句。

"熾兒胸口赤痣,是胎裡帶的!"徐妙雲的辯解混著嬰孩啼哭,震得供案上孝慈高皇后牌位微微顫動。

朱棣望著馬皇后繡金鳳紋的裙角掠過眼前,突然想起建文元年那個雪夜,道衍和尚用龜甲占卜出的"火生土,龍戰野"。

朱元璋踉蹌倒退時撞翻了孝陵陪葬的青銅雁魚燈,燈油潑在《皇明祖訓》封面上,燒出個猙獰的窟窿。

老皇帝渾濁的瞳孔映著朱柏腰間晃動的九旒玉串,突然厲喝:"取朕的魚鱗冊來!"

"父皇當心!"馬皇后扶住朱元璋的瞬間,朱柏蟒袍廣袖中滑落半卷星象錄。

泛藍的桑皮紙上,欽天監用硃砂勾勒的天璇星軌跡,正與朱棣袖中震顫的龜甲紋路暗合。

朱棣感覺燕山佈防圖在玉帶扣裡發燙,那些用密語標註的關隘突然在腦海中連成北斗七星的形狀。

當朱元璋佈滿老年斑的手伸向嬰孩脖頸時,他聽見居庸關的風裹著雪花撲打在臉上——就像靖難那年,道衍在北平城頭拋起的銅錢落地時的聲響。

劍光乍起時,連馬皇后鬢邊的九翟冠都晃了晃。

朱棣反手抽出朱元璋賜的龍淵劍,寒芒掠過徐妙雲慘白的臉,在嬰孩啼哭聲中劃破掌心。

血珠墜入翡翠酒盞的聲響,驚得殿外值夜的錦衣衛繡春刀出鞘三寸。

"皇爺爺若疑孫兒,兒臣願立血誓!"朱棣仰頭飲盡混著鮮血的烈酒,喉間灼痛讓他想起永樂七年徵漠北時,飲馬河結冰的河面下暗湧的漩渦。

空盞重重磕在朱元璋案前時,供案上十二旒冠冕的玉藻簌簌作響。

劉伯溫的驚呼從殿外傳來:"天璇移位,紫薇蒙塵!"老臣官袍上沾著羅盤碎片,仰頭望著奉先殿屋脊上漸漸聚攏的赤雲。

三十年前他推演出"雙日凌空"的卦象時,朱元璋尚能揮劍斬斷讖緯,如今卻只能看著朱棣掌心血痕蜿蜒成河圖洛書的紋路。

朱柏彎腰拾星象錄的動作頓了頓,指腹擦過"熒惑守心"的硃砂批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