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章 兒時美食不復存在

在付筱麗很小的時候,祖祖是住在她的小爺爺家的

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

這種思想在農村裡是很常見的

祖祖之前是個好強的女人,在隊上的口碑一直不是很好,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所以奶奶會進那個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同類中人

奶奶進家門的第一天,祖祖就把整個付家都交給了她,讓她當家做主

爺爺為付家的長子,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

弟弟結婚生子,妹妹嫁人,付家分家,祖祖就一直住在小爺爺的家裡,每年一家給她六斤清油,120斤穀子(稻穀)

後來小爺爺的房子快垮了,他在借錢修房子期間,祖祖就只好搬到了付筱麗他們家,嚴格來說是她爺爺的家

祖祖平時也沒有閒著,上半年的時候就去地裡撿掉在地上的安子果果(橘子)賣,會走很多的地方,很多的果園

小的撿回來可以直接曬,大的需要切成一片一片的曬,曬乾之後可以拿到集市上或者藥店裡去賣

付筱麗在週末的時候,也會揹著小背篼和她一起去撿,很多時候都會叫上田英

當然,他們一路上可就不單單是撿橘子了,看到橘子樹上,知鳥退下的衣服也會撿

那可也是一種藥材,還要賣幾十塊錢一斤呢!

不過撿一年,基本上都不會超出半斤

頂著烈日在橘子林裡穿梭,說說笑笑的也是一種幸福,看到刺梅還會摘很多放在隨身攜帶的口袋裡。

不過付筱麗屬於那種很笨的人,在回家的路上,她會把刺梅拿出來,然後選擇不安逸的吃,把安逸的全留下來,帶回家,想要回家後慢慢吃

可往往,那些刺梅還在路上就被熟人要來吃了

每每這個時候,付筱麗就懊惱的不得了,心裡不停的抱怨著,早知道自己就吃安逸的

可下一次在摘到刺梅的時候,她還是會選擇不安逸的吃

這可能是一個人的習慣

那些年農村的孩子本來就沒有什麼吃的,有點刺梅也已經算得上是很不錯的了

除此之外,小朋友就會去田邊尋地枇杷(在四川其實是叫地瓜per的),刺姑娘(救兵糧),茶萢,茶片等

嗯,還是很懷戀的

這些年兒時的美食早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祖祖有個小弟弟,在很小的時候,15歲吧!就被帶去當兵,一直都沒有回來過

一家人還一度的認為他已經在戰場上犧牲

可在付筱麗上初中的那一年他突然帶著老伴回來了

他一直生活在臺灣,雖然小日子過的那是一個紅紅火火,可這些年也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

如今已經年過半百,再怎麼著2000年的條件也已經比五十多年好了很多,他在老伴的陪同下,憑藉著自己的記憶,回了鄉下,也挨著挨著的拜訪了每一個親人長輩

他們到付筱麗家的時候,在看到他的姐姐,付筱麗的祖祖的時候,還是哭了

那眼淚包涵了太多的情緒,太多的話語,祖祖都已經八十多歲了,說的難聽一點,就是還有多少日子可活?

他們在付家待了兩天,就準備離開,還要在十天後回臺灣,那一走,可能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永別

離開的時候,他給了祖祖五百塊錢

是的,五百塊錢

在當時的農村可以說的上是巨資

加上祖祖自己平時又積攢了一些,一起可能有一千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