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79章:計劃趕不上變化

魚獲卻是豐厚。

初次下網發現魚獲太多,又加上週圍出現側翻,這邊就小心起來,但即使如此,第一生產小組四次下網,初步估算魚獲也有5000到6000斤,摺合五六十擔。

第一生產小組總計200人,按照朱塬設定的捕撈任務,需要給出200擔魚獲。

只是一個下午,小組就等於完成了超過四分之一的捕撈任務。

以此類推,可以想見,只要接下來一切順利,只是第一次三天出海,這次官方捕撈團隊總計8000擔的海捕任務就能全部完成。

至於民間漁船,相比朝廷總計才300之數,民間1300多的數量遠超官方,那怕單個體量很小,預計這次海捕總量也不會低於官方。

計劃是四月二十返航,

今天才是四月初十。

黎圭晚間巡視過後,來到自己的座船與象山知縣戚升和營海司各位吏員一番計算,得出結果,只是官方團隊,按照平均每天2000擔魚獲計算,如果接下來十天沒有風浪,保守估計,就能帶2萬擔魚獲返回定海。

這是營海使小大人佈置任務的兩倍多。

黎圭還知道,這個夏季漁汛,某人的最終目標是10萬擔魚獲,現在看來……這算甚麼目標呢?

只是當下漁山漁場上的總計1600餘大小船隻裝滿魚獲,預計就能有5萬擔。

至於10萬擔……

如果之前,定海那邊的漁船能夠獲得足夠網具,這次全部南下,10萬擔的目標,根本不需等甚麼小滿之後漁汛抵達舟山區域。

黎圭的想法很好,卻忘記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船隊開捕的第一天,這年代本就不耐使用的麻制漁網就普遍出現了破損。第二天,同樣忙碌的一天之後,相應問題變得更多,那怕當天晚上營海司緊急傳令下去,讓各個生產小組小心使用漁網,第三天,問題還是繼續嚴重。

四月十二下午,準時返航。

船隊剛剛在鶴浦港口泊下,柳大就拎著小組也是意外收穫的一對鯊魚魚翅,先跑來看望自己兒子。

之前三天,父子兩人在海上碰過一面,沒說上話。

來到柳潮生和黎圭一起居住的艙房,放下魚翅,柳大不顧兒子阻止,就開始幫著打理起來,恨不得把黎先生的衣服都拿去洗一洗,直到兒子跪下抱著他大腿叫停,柳大才終於停手。

魚翅也沒能留下。

兒子的意思,先生和他自己都不能收,還提醒自己父親,應該記賬上,這畢竟是珍貴物事,可以換成功勞的。

柳大可不在乎甚麼功勞。

不過,既然是兒子說的,當然要照做。

可不能耽誤兒子前程。

說過了話,離了兒子居住船艙,悄悄讓人把魚翅先帶回去,柳大才趕往這艘營海司大船的上層艙房內。

這邊已經在開會。

問題也只有一個,營海司如果不立刻籌集麻料對漁網進行修補,順帶,再浸泡一次桐油進行防水處理,接下來,沒法出海了!

然而,別說麻料,船隊這次桐油攜帶也都不多。

面對問題,黎圭也是犯難。

三天時間,雖然詳細統計還沒有出爐,但,8000擔魚獲的目標,肯定是綽綽有餘了。

問題是,各個生產小組的漁網也損壞的差不多。

黎圭苦惱之餘,還想到了那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民間諺語,真是‘三天’啊,一點都不多給!只能派船日月兼程地趕回定海,讓營海司想辦法。

目標已經達成。

是直接回去呢,還是等待麻料補充?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