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山上好乘涼 第九章 近敦煌

��書友群:537618645作者微博:若飲三千,歡迎各位觀眾老爺圍觀拍磚!!!本作者絕對是寫小說里長得最帥的,長得帥的裡寫小說最好的!!!!!!怎麼啦,我膨脹啦!!!)

又往南行了三四天的路程,張銘鈞師徒二人加上劍雨閣的商隊就到了房山鎮。房山鎮再往南就是敦煌。老道士帶著木三千不去武當卻一路北行,路上又跟著劍雨閣的人兜兜轉轉,回武當之前的最後一站就是要去敦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老道士先前遇上龍殊挑戰的那一手,總之劍雨閣的人現在看老道士的眼神都不一樣了,所以張銘鈞跟衛老頭說自己還有徒弟接下來要去敦煌,跟他們就此別過的時候,楚小年還有衛靈兒明顯就有些不捨。

老道士性格隨和平易近人卻又有一身的本領跟見識,木三千雖小但生的個玲瓏心思,也很招人喜愛。

不過天下間沒有不散的宴席,就算兩人跟劍雨閣的商隊還是同路,老道士張銘鈞也不好意思再繼續打擾。

“老朽在劍雨閣的山上不理俗事一心專研武道,自以為在武道一途上還算馬虎,在山上也沒幾個人能跟老頭說幾句真話。跟道長一路相處才知道自己不過是如井底之蛙,這些年待在山上真是有些固步自封了。”

房山鎮還是北疆的地界,不過是劃分給近些年在北疆帝身前紅的發紫的南院大王,整個河西走廊一州三十鎮都在這個南院大王的掌控中。北疆能夠將觸角伸到中原邊境,幾乎可以說全都是這位南院大王的功勞,一城一鎮,北疆騎卒能夠佔領據守,並跟啟元一樣連城結防安定軍民,無不是靠了那位僅在傳說中聽過的南院大王。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蒼宇之下茫然天地多是你我這樣的凡夫俗子能力不達的地方。由此想來也就沒有必要太過糾結境界高低武功大小,我道門祖師爺早就有言道法自然,興許就是說人活一世不過盡力而為,只要不違背了自己的初心大抵就沒有白白活一輩子。”

老道士張銘鈞修的是自然天道,心境早就變得像是東邊大海,落進去再多雨水風暴也難以激起波瀾。

“老朽受教了,本以為世間道理天道酬勤,到頭來竟鑽了牛角尖,能在臨別之際聽道長一番話真讓人豁然開朗。”

衛老頭也不是囉嗦的人,既然到了分別的時候那就互道珍重各自前行,若是日後能相遇於江湖,再一塊痛飲才盡興。

倒是衛靈兒楚小年這幾個師兄弟,一路上跟木三千相處實打實的有了些感情,知道分別難免,於是都拿出自己不多的私房錢給木三千買了新衣服小玩意還有一路上的吃食。

“楚哥哥,你先前還抱怨山上只能練功,吃飯雖然管飽但是每月給的幾兩碎銀子就當真少的可憐,這麼些年也沒攢下多少,你就別破費給我買東西了,還是留著以後娶媳婦才是正事。”

木三千接過楚小年遞過來的衣服一本正經的看著楚小年,大家聽見木三千說話又是忍俊不禁。

“費什麼話,哥哥我玉樹臨風氣宇軒昂,一般人咱還真瞧不上,娶媳婦是重要,可也不著急這幾兩碎銀子,我看你師傅挺厲害,也不像一般人,等你跟著師傅變成了江湖上人盡皆知的大俠客,你再多多還給我就是。”

“呸,這三千都還沒出了房山鎮就開始惦記以後怎樣,你怎麼好意思讓三千叫你哥哥?”

衛靈兒依舊凌厲,三言兩語就能讓楚小年灰頭土臉,不過到底是女孩子家,臉皮薄不好意思說什麼心裡話,就只是別過頭去紅了眼睛。其他人早就習慣了到哪兒都吵吵鬧鬧的兩人,覺得這種輕鬆的氛圍倒也很舒心。

送軍千里終須一別,熱鬧相處了半月有餘的老道士和小徒弟跟劍雨閣的眾人就此分別,衛老頭帶著儘管身體疲憊不堪精神頭卻很好的年輕一輩繼續南下回涼州,張銘鈞則帶著小徒弟還是騎了那兩匹瘦馬往敦煌方向走。

大多兒童若是聰慧至極心性便難以穩當,做事情雖然領會快但可能會疲懶難以堅持。所以每個行當裡做的最好的可能不是最聰明的那個人,但肯定是最耐得住性子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那個。

老道士跟徒弟木三千騎著瘦馬走在路上,張銘鈞愈發覺得這個徒弟真是難能可貴,自打學會了呼吸吐納木三千就幾乎是一刻不停,就差把吃飯睡覺的空都用來練習。起初張銘鈞懷疑木三千是因為天生慧根,所以學會了呼吸吐納的粗淺入門功夫後用的越來越熟稔,身體便會不自覺的吞吐天地氣機運轉,由是一路上木三千昏昏然醒少睡多,無奈張銘鈞不得不打起精神細心照看。

但很快張銘鈞發現徒弟的忘我狀態完全是他自己刻意的結果,這下子老道士就不免隱隱擔憂。跟世間大多山門宗派不同的是武當自打祖師爺修成大道那天起走的就是順其自然的天道,最是講求心境。而刻意為之的話心裡定然存了執念,如此一來有損心境的提升反倒是落了下乘。縱然自己的這個小徒弟天生慧根也只能是有損無益,畢竟心境這個東西天生不來。

可該如何跟徒弟講明這些又讓老道士犯了難。想想木三千雖然出身顯貴,完全不輸啟元的皇室宗親,但帝沙畢竟比不得像是猛虎盤龍一般的中原王朝,李顯有心滅佛藉此削弱世俗宗派的影響力,儘管帝沙只是個開端,可這家破人亡的苦難卻實打實的落在了只有十歲的小徒弟身上不是。念及至此張銘鈞又覺得小徒弟實在可憐,更不忍心跟木三千提那些傷心事。

左右為難之下老道士實在是憂鬱的很。

“師傅自從咱們出了房山鎮以來你就一直愁眉苦臉,簡直比吃了苦瓜還難看,總不會是因為跟劍雨閣的商隊分別傷心難過吧,想來想去也就衛靈兒長得水靈好看,還別說我也挺不願意跟她分開。”

這天晚上兩人已經到了敦煌城外。

敦煌自先秦就是連線中原通往西域的東西商路的咽喉重地,昔日商隊往來貿易繁榮,敦煌既是東西交匯重鎮融匯各方文化,在貿易興盛的年代自然也繁華一時。後商路逐漸沒落敦煌才由盛轉衰,現如今提起敦煌都不免魏然嘆息,那座曾經徹夜燈火通明,商隊來往貿易發達,建築瓊奇瑰麗,有著強大商業文明的城,已經只剩下片片瓦礫無人問津的佛窟和無盡的惋惜了。

老道士點了堆篝火,給徒弟木三千烤了寫風乾羊肉,自己則就著清水吃了點餅。

木三千裹著厚厚的羊皮裘子,只探出個小腦袋來大口的嚼著羊肉,從房山鎮一路到了敦煌城邊上,雖然不時的就會因為練習呼吸吐納不由然的入定達到全然忘我的境界,可依舊會在吃飯睡覺的時候瞥見道士師傅一直愁眉苦臉,就好像自己生病的時候喝了一嘴苦極苦極的湯藥。

“休要胡說,為師都這般年紀了怎麼還會對足夠給自己當孫女的女娃子有啥想法。”

張銘鈞被自己的小徒弟調笑不禁覺得又好笑又氣惱,就順手拾起地上的小土塊朝木三千的腦袋丟過去。木三千眼瞅著朝自己飄忽而來的土塊也不躲閃,任由土塊丟在自己的腦袋上碎裂成了土渣渣後便用手摸著自己的腦袋傻笑。

老道士看著徒弟故作萌態,又不由得一聲輕嘆。

“知道你是天生的慧根,也許很多事情我不跟你說,你也懂。起初文空老和尚想讓我收你做徒弟帶回武當,雖然你是天生慧根,任誰都恨不能搶回來做徒弟的好苗子,可我卻憂鬱了。萬年江湖風風雨雨,千百年武當山的傳承,大概都不抵不過人命兩個字。廟堂江湖本來是兩個天地,就算互相牽扯也從沒互動根基,可誰讓啟元出了個叫李顯的皇帝,啟元本就上應天運,一氣橫掃六合乃是天命,啟元的先皇們積攢下來的運道估計都給李顯佔了,他要乘勢攪亂江湖廟堂,然後讓啟元更上一乘樓甚至驅鐵騎北上一同南北,就目前看來恐怕很難有誰能擋住,最少西蜀是不行的。還好世上也沒啥絕對的事情,要說有變數也不是沒有。”

說到這裡老道士張銘鈞頗有深意的看了木三千一眼,卻不想木三千已經歪著腦袋不知是睡著了還是又不知不覺的入定了。

“我這個傻徒弟啊。”

張銘鈞身手幫木三千把羊皮裘子蓋好,不遠處的敦煌影影錯錯,風沙呼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