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
老鄉們你看我,我看你,包括站在一旁的馬支書和幾位村幹部們,也一樣。
他們這種偏遠山村裡的農民,平時一年到頭縣城都去不了幾次,見識十分有限,就算有機會走出去一趟,大概也沒有閒錢消費小吃。
“麻花,麻花……”唯有杵在馬支書身後的一個剃著鍋蓋頭的小青年,嘴中不停叨唸著,然後弱弱的發聲,“李老師,你說的是不是麻糖,就是兩根麵糰擰在一起的那種……”
李亞東看了他一眼,這人倒認識,村裡的一名年輕幹部,有股子機靈勁兒,笑著回道:“對,就這個。”
“哦,原來是麻糖啊。”馬支書等人恍然,顯然還是知道的,只是出於地方習俗,叫法不同,所以摸不準。
“李老師,你要教我們做麻糖?”
馬支書兩眼放著光,總算搞清楚了裡面的道道,他算是村裡最有見識的人,平常出門也最多,趕緊跟不太清楚的鄉親們解釋起來,“我告訴大家,這玩意兒城裡人可喜歡了,泡在胡辣湯裡或是羊肉湯裡吃,美味得很吶!”
眾人同樣眼神明亮,意識到了這是個好東西,管它是叫麻花還是麻糖呢。
李亞東點頭道:“是的,就教你們這個,你們學會了後,一起搞輛驢車每天拉去鎮上或是縣裡販賣,批給小賣部和餐館也行,賺點小錢肯定不成問題。”
“那太好了!”
馬支書猛地大腿一拍,感嘆這位李老師也太聰明瞭,隨便一張口,連怎麼銷出去的辦法都替他們想好了。
真是個大能人啊!
他們大龍村太需要這樣一門手藝了,麻糖的需求量有多大,隔三差五會去外面開會的馬支書心裡清楚的很,城鎮居民幾乎每天都要吃,算半個主食了,哪裡會愁賣。
“那我們就開始了……”李亞東呵呵一笑。
底下的鄉親們大多都沒有嘗過這東西,聽村支書說得這麼好,早就擦亮了眼睛,盯著長條桌面一眨不眨。
製作麻花的步驟其實算不上有多複雜,但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即便知道不復雜,勇於嘗試的人總歸也是少數,所以賺到錢的,也是那一小撮人。
徹底的賣方市場年代,哪用得著擔心商品過剩的問題,況且還是國之根本的糧食,第一字“幹”就對了。
李亞東從旁邊盛滿清水的木桶中舀起少許水,洗了把手後,就開始和麵。
水在西北大漠絕對是珍惜資源,就譬如大龍村,整個村只有兩口井,還是政府撥款打的,平時鄉親們用水非常節省,往往一桶水會有多種用途,包括李亞東他們也一樣,每每去打水時望著好像一不小心就會乾枯的水井,總是不敢浪費,說句不好聽的,他自從來到這裡後,這大夏天,就沒有洗過澡,每天就是用木盆盛點水,拿條毛巾拭擦一下,女生們也一樣,沒辦法,艱苦的條件下,人人平等,不好搞特殊化。
“大家記得,和麵時要加入一些油,差不多與麵粉是十比一的份量,然後看是製作甜口的,還是鹹口的,再加入適量的糖或鹽……”
李亞東一邊和著面,一邊給大家講解著其中細節,畢竟是糧食製作的東西,還是仔細一些的好,避免大家少走彎路,因為每失敗一次,就意味著損耗更多糧食,這年頭連地主家都沒有餘糧,這筆買賣真要做起來,八成也是要鄉親們的口糧做成本的。
用手將麵粉和油、料搓勻後,李亞東就開始往裡面加水,“大家平時都以麵食為主,揉麵的步驟我就不多說了,只需要注意一點,麵糰別揉得太硬,稍微綿軟一些,這樣製作出來的麻花口感會更好。”
老鄉們都聽得聚精會神,包括馬支書幾人也一樣,他們也得學啊,雖然是村幹部,每年有那麼一點可憐的工資,但基本都是掛賬的,誰家也不必誰家好過多少。
心思細膩的人倒也有,這時就在想啊,這位李老師不是堂堂大學生嗎,怎麼和起面來,比她們這些天天做飯的婆娘還要嫻熟呢?
不過更多的人則是直接忽略這個問題,開什麼玩笑,人家可是大學生好伐,什麼能耐沒有,會和個面有啥子好稀罕的?
“麵糰和好後,要拿快溼布蓋起來,保持水分,然後餳個二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因為接下來還要再餳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