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五章 起源

“虛空”是什麼?或許曾經李文淵會說:“這是一種宇宙‘天災’,它會入侵併毀滅宇宙。”

但是現在,他只會說“虛空”是個“回收站”,裡面存放著從過去到現在、所有宇宙中的一切。

不止這個宇宙,還有更早之前、迴圈往復過無數次的宇宙,包括“逐火者”所在的那個“上一個紀元”。

“虛空”就像是計算機系統中的“回收站”,裡面存放著於系統而言暫時不需要的“垃圾”,可以被恢復,也可以被隨時徹底清除。

他從“虛空”之中接收到的那一系列資料、包括無法解讀的部分,都是曾經宇宙中的某一部分。

或是是一個文明,也或許只是一顆石頭,甚至只是某個分子,都成為了那些“冗餘資料”的一部分。

李文淵認為,當“大坍縮”開始之後,宇宙的一切雖然重歸“奇點”,但與之有關的記錄卻並沒有隨著毀滅而消散,而是被回收到了“虛空”這個回收站中。

或許是因為“自己”口中的那個“外來意志”需要檢視這些東西,它們並沒有有隨著重啟而被清除。

這也是他能夠從“虛空”之中得到大量“冗餘資料”的原因,雖然是“回收站”,但這裡本就是一個巨大的資料庫。

而其中那些他能夠解讀的“資料”,他現在也明白了,那是那些文明特意留下來的。

這或許證明了這些文明包括“人類”,已經對“世界的本質”和“虛空的本質”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能夠讓他們想留下的資訊不會被“回收站”弄成無法讀取的“冗餘資料”。

從時間的尺度上並不能說他們來自“過去”,因為宇宙進入到“奇點”狀態後,時間本身已經沒有意義,無法衡量“先與後”。

但是以李文淵現在所處宇宙的時間維度來算,這些資訊確實是“過去的碎片”,是那些意識到世界真相的文明盡力為下一代文明留下的線索。

那個過去的“自己”留下的日記內就記錄了他們發現“虛空”的過程,並嚴肅探究了這種“虛空”的本質。

最初他們也以為“虛空”是一種“災難”,因為用盡所有的檢測手段後,他們發現都無法從“虛空”中發現一絲一毫的“物理性質”。

那裡就像一片真正的虛無,連時間都不存在。

不過採用了特殊的檢測方法、比如將之理解為了“資料”、並找到了某個“介面”之後,那時的“人類”便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回收站”,他們需要特定的方法才能夠提取。

那個“自己”並沒有提他們是怎麼找到那種“特定方法”的,只是話鋒一轉就來到了“介面”地帶。

而沒有出人意料的,那個“虛空的介面”就是“大傷口”,命名和特徵都是一模一樣的“大傷口”。

這裡再一次出現的“相似性”讓李文淵回想起了過往的許多,以及名字相同的過去的“自己”。

在聯想到了“摘錄者”在“虛空”中留下的資訊後,李文淵抓住了關鍵詞:

“組成宇宙的某些‘隨機數’……這是不是在說,某些特殊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