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個“實驗”的話,不可能每一次重啟就清空資料從頭再來,控制變數是可以適用的,其中肯定有一部是需要保留的、得到過驗證了的“可行資料”。
那麼這種大量的“相似性”、從銀河到銀河之外、從曾經的“宇宙”到現在的“宇宙”,是否就是因為這些“相似”的事情是已經被驗證過的“可行資料”,因此會在每一次宇宙實驗中重複出現。
而銀河能與外界有如此多的“相似性”,很有可能是人類已經發現了什麼,而在進行驗證。
“現在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這場‘宇宙實驗’的最終結果究竟應該是什麼?那個‘外來意志’需要‘實驗’達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完成了它‘資料創造世界’的偉業呢?”
“現在這種程度還不夠嗎?”
李文淵的視線隨著飛船的對外探測器而佈滿了整個星系,同時也捕捉到了更遙遠星域的星光。
光子依然在傳動,熱量也在由高向低輻射,天體在自轉,恆星也在利用核反應釋放能量。
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認知中都是“世界的基石”,誰也想不到這些“世界的基石”實際上只是一些無法察覺的底層字元,哪怕是他現在都還有種不可思議感。
這確實是足以扭曲世界觀的認知,而在他這個“親身經歷”過“生活”的機械智慧來看,宇宙無論怎麼看都是真實的、有實質的,而不是一種“虛擬世界”。
“……這或許就是那種文明所站在的高度吧……讓資料實質化形成一個世界……真是想都不敢想。”
他的心中已經自發地感慨了起來,哪怕他現在已經有著疑似能夠“創世”的“創世之柱”,在這種存在所幹的事面前都依然不夠看。
“既然如此,那麼我的‘名字’實際上也是一個特殊的資料?真是有趣……”
面對這個在過去就存在的“名字”,李文淵有了興趣,他不清楚究竟是“名字”特殊,還是帶著這個名字的“人”特殊,能夠讓這個“名字”到現在都還能夠出現。
不過感慨一番過去後,李文淵並沒有因為世界觀的扭曲而出現任何的絕望感,就一如那個過去的“自己”那般。
【“大坍縮”要來了,我不清楚日後的宇宙是否會再次經歷類似的迴圈,不過這個資訊或許可以幫助你們更好地認知宇宙的“結局”,說不定你們那邊也是“大坍縮”呢?】
這個“李文淵”的語氣十分愉悅,彷彿對這種“給後世留下記錄”的感覺十分欣喜,他似乎覺得這是一種只有“先驅者”才能做到的事。
【而我們也盡力檢測了一些“必定出現”的“資料”,將之記錄完整】
【這些東西我們想盡一切辦法都不能在“大坍縮”中留存,但是“回收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嗎?】
【雖然垃圾也很多,但總會有被找到的一天的】
【只要有了這些固定的“資料”,那麼在下一次“迴圈”時,你們就能夠得到一個更好的“起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