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2章 大文豪的標配

“方老師,我寫了篇。”

鍾阿城娓娓道出,內容大概就是王一生本來是象棋棋院的專業棋手,每天都吃飽飯,一臉油光,漸漸地對下棋失去了熱情,但下鄉插隊之後,經歷了飢餓、勞作等境遇,終於撿起了物件棋的熱愛。

方言一下子就來了興趣,嘿呦,這不就是《棋王》嘛!

“那天的座談會上,聽了您講的‘尋根文學’,我總覺得這篇《棋王》像是尋根,但又覺得不像。”鍾阿城語氣誠懇道,“我拿捏不住,不知道您覺得……”

方言問道:“你覺得不像尋根,是不是因為裡面沒有民族地域文化的具體描繪?”

鍾阿城連連點頭,《棋王》裡恐怕除了象棋,再也沒有一絲半點跟華夏傳統文化沾邊的東西。

“尋根文學的範疇沒有那麼狹隘,只要是屬於中華文明的瑰寶。”

方言笑了笑,“就像我的《一代宗師黃飛鴻》裡,武術和舞獅都是華夏文化的符號之一。”

說著停下腳步,轉頭看向鍾阿城,“所以你的《棋王》為何不能算是尋根呢?”

這一番,猶如黃鐘大呂,讓他整個人瞬間豁然開朗。

“方老師,我明白了!”

“但凡是涉及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管是無形的,還是有形的,都是華夏文學的根!”

“這個範圍還可以再擴大些,比如地域方言。”

方言說:“我在前不久收了篇寫空中小姐和海軍復員戰士的愛情,本來是一篇平平無奇的愛情,但因為在行文敘事上有股子‘京片子味’,這種‘京味’也算是尋根文學。”

鍾阿城不免驚歎,“那這個範圍可真大,簡直是包羅永珍。”

“對,就是包羅永珍。”

方言道,“其實,不僅僅是我們國內有文學尋根,世界各國都有屬於自己的尋根之旅,特別是在第三世界國家,像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本身也是在寄託於印第安怪誕神秘的古文明。”

鍾阿城在聽到“尋根文學”還跟世界文學接軌,心裡越發激動:

“方老師,那您能幫我看看這篇《棋王》?”

“稿子有帶在身上嗎?”

“帶了,帶了,就在我包裡!”

“卷面很整潔,沒有太多修改的痕跡,看樣子你寫的時候很順。”

方言接過一看,篇幅並不長。

鍾阿城誠懇地說自己了三個晚上寫出的《棋王》,幾乎一氣呵成,一字不易。

“不錯不錯,不過你怎麼會想到寫這稿子呢?”

方言問起了寫作動機。

鍾阿城更是直言不諱,“主要是為了稿費,家裡有妻兒要養,我自己又是個老煙槍,不抽菸可不行,所以這工資負擔不起,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才想到寫……”

說著,說著,就連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尷尬地摸了摸鼻子。

“方老師,我是不是太俗了?”

“俗怎麼了,俗點好啊,俗了才能接地氣,才能更接近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