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鄧舍區區一行省之主官,沒權力封贈屬僚。但慘勝過後,急需振奮士氣,所以顧不了太多。不過他在釋出文告的同時,也提前遣派了信使往去安豐,請求小明王核准,算是走一個程式上的過場。
左車兒有一個族弟,本名左十三,年紀不大,十五六歲。——他兩人是在永平起兵後碰上的。左這個姓氏很少見,一敘輩分,果然是同族。左十三現在軍中,擔任百戶。
鄧舍收養了他作為義子。改鄧姓,賜名,喚作鄧承志,意思繼承左車兒的志向。左車兒這個名字,有點不登大雅之堂。鄧舍在釋出的文告中,也給他起了個大名,取文天祥《正氣歌》中的兩句:“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叫做左烈存。
這本來是件小事,卻不料在軍中產生了久遠的影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海東行省的官員竟然因此掀起了一場改名的風潮。比如陸千十二、陸千五這類的不雅名字,統統主動改掉,又如雷帖木兒不花、方米罕這類的蒙古名字,也更是積極改變。
這風潮發展到最後,甚而有人上表,大膽請鄧舍改名的。舉的理由光明正大,“未聞一品之貴,有以舍為名。主公固不拘小節,然為行省未來的考慮,當擇有意義的字,以為美名,傳天下”。
這是後話,不必多提。
鄧舍一病,半月不起。軍政大事悉數委於洪繼勳。有不忿察罕腦兒之戰,積極請戰的,全被洪繼勳拒絕。這一日,上都傳來軍報,察罕腦兒、宜興州、興和的元軍開始逐漸撤退了。尖山寨等地也有詳實的軍報送來。
根據可靠情報,察罕腦兒一戰,元軍竹貞部陣亡兩千三百,傷者一千餘。之所以死的比傷的多,是因為左車兒、陸千十二在元營中大肆放火的緣故。火傷不比其它,特別大面積的火傷,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必死無疑。
鄧舍部很久沒有過這樣的慘勝,孛羅軍也很久沒有過這樣的慘敗了。經此一戰,雙方不約而同重新估計對方的實力。孛羅帖木兒權衡利弊,正如鄧舍早先的判斷,放棄了攻打上都的念頭。
並且姚好古聯絡上了蔚州的楊誠。楊誠與鄧舍沒交情,他不在乎遼東、上都的生死,但眼見元軍的主力為平定陽翟王的叛亂接連北上。腹裡空虛。如此天賜的良機,自然不肯輕鬆放過。他頗是藉機擴大了些地盤。
蔚州離大同不遠,逼近京畿,威脅遠比上都、遼東要大。孛羅不能坐視不管,乾脆回師,轉攻蔚州。
楊誠出身山東,借宋政權的三路北伐,方才在河北有了塊立足之地。他原本佔據飛狐、靈丘等處,雖得蔚州,時日尚短,地盤既小,兵微將寡,不是孛羅的對手。
以前,孛羅帖木兒的注意力或在山西,或在漠南,沒空理會他。如今全師南下,大軍臨境,楊誠幾無還手之力,不數日間,蔚州城就宣告失守。孛羅緊追不捨,追至飛狐縣的東關,楊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沒奈何,帶了數百親信棄軍遠遁,聽聞去了山東。餘部盡降。
這一場戰事,前後經過不足半個月。
鄧舍聞訊孛羅帖木兒撤軍的次日,病好了。
孛羅既然撤軍,察罕腦兒就可以不必再管。打了一場惡戰,總得有些收穫。應雷帖木兒不花的主動請求,鄧舍調集三軍,以其為主帥,陳牌子為副帥,進駐上都,並請程思忠帶本部,立即趕來高州,另行委以重任。
上都軍總計近兩萬人,老卒有一萬上下,半數是雷帖木兒不花的部屬,半數是程思忠的部屬。雷帖木兒不花熟悉上都的虛實,他一反水,投靠鄧舍,程思忠無可奈何,拱手交出了上都的軍權,日夜趕赴高州。並按照鄧舍的軍令,他分出本部騎兵五百人,付與雷帖木兒不花,算是補充其在察罕腦兒一戰中的損失。
不久,鄧舍正式設立開平翼元帥府。開平,即上都的本名。
雷帖木兒不花為翼元帥,屯駐上都。陳牌子為副帥,屯駐尖山寨。陳牌子原來所擔任的海陽翼元帥之職務,轉李銳擔任之。李銳也是上馬賊的老人,曾為文華國的麾下,立過許多功勞,本為陳牌子的副手。陳牌子一走,他升官理所應當。
至於左車兒金州翼元帥之職務,授給了鄧承志。鄧承志年幼,沒經驗,暫時不必到任,由左車兒原本的副手代理職責。
至此,鏖戰遼東、海東年餘,鄧舍終於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固的政權基礎。
政治上,有姚好古、吳鶴年,重用遼東士族,以漢人為核心,團結了一大批的高麗舊官、士子。
挾持麗王以令海東。高麗南部地區,儘管還沒有全部平定,漢陽府雖然放棄了擁立新王的打算,卻依舊堅持不降。但是東線的麗軍主力已經盡數投降,南高麗自此不再有成建制的軍隊,失去了有組織、有規模的反抗基礎,大勢所趨,掌控海東全境只是早晚的事兒。
文化上,大力推行化麗入漢,鼓勵高麗人尋找漢人的祖宗,自居為漢人之後。興辦學校,推廣漢話。
經濟上,儘量的輕徭薄賦。各地設立民屯,開墾荒地。重視通商。推廣合作社、*店,大力發展基層的民生建設。隨著局面的發展,並且稍微修改了一下原先藏富於民的政策,改為休養生息,保障百姓生存、能看到希望的基礎上,適當地加大了聚斂財富的力度。
軍事上,形成了以五衙精銳為核心,以各地翼元帥府為羽翼的軍隊結構。堅持精兵政策,區分開了野戰軍與戍衛軍的不同任務。野戰軍為一線,甲等軍,訓練與補給都從重從優;戍衛軍為二線,乙等軍。
這兩個軍種之外,又有屯田軍,為丙等軍,亦軍亦農,直屬行省管轄,閒時負責供應軍隊的糧餉,急時亦可上陣殺敵,以為後備的兵源。
這樣,在保證地方安定的基礎上,同時有足夠的機動兵力可以用於作戰。並且達到了軍隊自給的目的,減輕了地方的負擔。同時,在軍隊士卒的民族比例上,確保了野戰軍以漢人為主,女真人為輔;戍衛軍以麗人為主,漢人為輔。保證了最精銳力量的忠誠。
同時,堅持鎮撫司下到百戶的原則,加強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給每一個士卒,不分漢、麗、女真,不間斷地灌輸漢人的光榮,軍隊的使命,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振興民族,重現漢唐的榮光為己任。凝聚了軍隊的戰鬥力。
在水軍方面,也大致有了一定的規模。
設立了三個水軍翼元帥府,對倭寇、高麗降軍的改編,將近尾聲。淘汰小船的同時,各地的造船千戶所日夜趕工,趕製大、中型海船,並及江河水船。抽調大批的漢人士卒,改為水軍,操練不止。一步步地會把倭人、麗人排除掉,用不了多久,水軍的主力也必然會如野戰軍一樣,為漢人所掌握。
只等海東戰事告一段落,平壤初級軍校就會開學。蓋州、遼陽的中、高階軍校,開學的日子也便在不遠的將來。
鄧舍在禁止將校與地方儒生來往的同時,卻又不遺餘力地辦軍校,教他們文化,看似相悖,實則不然。軍校教的,都是鄧舍想要將校們知道的。所謂: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路線對了,就不怕有知識。知識越多越有利。
除了這幾個硬體、軟體的建設,縱觀現在海東、遼東的戰略佈局層次,也是非常成功的,完全實現了鄧舍、洪繼勳等人的意圖。
北部,納哈出求和。可以預測,隨著孛羅的撤軍,鄧舍提出的幾點要求,納哈出肯定無條件地接受。自此,遼東便穩固了北境,鄧舍下一步的舉措,就要再高州城防體系建成之後,再依據遼陽、廣寧一線建築起來一條堅固的防線。
依靠這兩條防線,把漠南、漠北的胡人徹底地隔絕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