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元武聽聞這句話,眉頭微皺,看向面前這軍士,沉聲問道:“為何如此說,你與我細細講來。”
軍士稱是,站直身軀,娓娓道來。
那日,葉觀也柳元,領了東宣城的三十名百夫長和兩千軍士,順著黑石大橋,前往飛地。
高舉旌旗,隊伍排列整齊,到了大橋盡頭,便是飛地勢力的防禦城牆,此刻看到葉觀帶人大軍壓境,正欲反擊。
葉觀忽然施展風斗氣,周圍狂風四起,裹挾葉觀的話語,飛向城頭。葉觀高舉東王府招降令,讓城頭之人看個清楚。
這樣,飛地之人才明白葉觀的來意,他們早已接到了命令,不日,將會有東王府之人到來,讓他們開門放行。
隨著面前城門開門放行,城門處,一騎絕塵,策馬飛奔,飛快前往飛地主城,通知首領。而葉觀,則帶著大隊人馬,魚貫而入,順著飛地內的大陸,直奔飛地主城而去。
飛地,擁有特殊地貌,西臨滄瀾江,東抵逆水江,被這兩條奔流的大江攔在中間,成為天險,易守難攻。此地面積極大,單從面積看,大約有四個東王府管轄的面積,但其內多嵩山峻嶺,田地貧瘠,這也導致飛地人口受限,糧草供給不足。
傳聞此地多奇人異士,長久以來,是眾多高人的隱世之地。此地風景壯麗,山河優美,嵩山峻嶺,霧氣繞繞,好似人間仙境一般。
如此易守難攻之地,若不是東王府長期以來策略不斷,不停的消耗飛地勢力,加之飛地之內征戰不斷,最終也不會迫使飛地有了投誠之意。
一日行軍,路過三座城池,均未進入。每座城池都如臨大敵,城門緊閉,葉觀則是帶著部隊,繞開城池,直奔飛地主城。
一路無話,葉觀帶著軍隊,直向前行進了三個日夜,夜晚在荒野宿營,白天趕路,讓他們的行程,清晰的展現在飛地之人的眼中。他們是來談招降的,不是來打仗的。
第四日傍晚,穿過幾處高山,終於,遠遠的,看到了飛地的主城,烏鳳城。
這座城池,三面環山,緊貼山崖峭壁,遠遠看去,好似一座城堡,矗立在山崖之上,城牆極高,約有百丈,距離還遠,便能感覺這城牆帶來的巍峨氣勢。
烏鳳城,已有幾百年歷史,號稱永不陷落之地。無論飛地如何戰亂不斷,這裡,始終未被攻克過。
飛地首領,便是烏鳳城城主。飛地征戰,群閥割據,各個城池之間,少有來往,均都自稱為國。烏鳳城城主,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將整個飛地之國盡數收入囊中,使之臣服,說起來,這烏鳳城城主,也算是經天緯地之才。
不過在於東王府對峙階段,卻遭受了層出不窮的打擊,東王府計謀不斷,險險讓剛統一不久的飛地,再次陷入戰亂。而飛地的戰力,卻是萬萬不能和東王府相比的。
東王府,有常規軍隊二十五萬,各個都是精挑細選,經過長久訓練才能入伍,戰鬥力極強且對祈天帝國和東王,忠誠無比。東王治下幾百萬人口,選拔出二十五萬的軍隊,綽綽有餘。
飛地,只有常規軍隊十萬,憑藉兩江天險,勘勘防禦帝國進攻。雖也有幾百萬人口,但分散太廣,飛地之人多安居樂業,自給自足,應徵入伍之人本就稀少。且飛地之內多嵩山峻嶺,多數自然形成的村鎮都有自己的武裝,並不聽從飛地首領的調遣,這也使得飛地勢力,雖傭兵十萬,但綜合戰鬥力,卻比不上東王府的虎狼之師。奇人異士雖多,但這些人大多隱匿山林,不問世事,更別提幫著飛地首領增加國力了。他們多數本就是為了躲避亂世才到的此處。
一條寬闊的官道,直通烏鳳城,葉觀帶著軍隊,在路上緩緩前行。到的城邊,便看到烏鳳城城門大開,外面一眾官員軍士,均在安靜等待,最前方,一人身穿華貴長袍,正一臉笑意,看向葉觀。
經過短暫的交涉,葉觀命兩千軍士留守城門處,一千進入城內,一千留守城外,把守城門,自己則帶著柳元和三十名百夫長,隨烏鳳城首領,進入城內。
而這歸來報信的軍士,便是在外面留守的斥候營軍士。葉觀和柳元進入城池之後,兩日,沒有一點訊息傳來。正當所有軍士都感覺不大妙的時候,一名百夫長從城中出來,手中拿著這黑玉盒子,帶來了葉觀的命令,讓斥候營速速將這命令傳達回來。
捷報:飛地首領已同意投誠,為表誠意,特意獻上飛地首領印信,請小王爺速速派駐軍隊進駐飛地,完成投誠事宜。
同時命令把守城門的軍士恪盡職守,等待後續軍隊進駐並接收烏鳳城,再此期間,不得干擾民眾,不得擅自出營。
斥候軍士接了這命令,便立刻快馬加鞭,第一時間將訊息送了回來。
皇元武原原本本的聽了這幾天的事,眉頭微皺。手中拿著這黑玉盒子,頓了一下,面帶微笑,看向面前這軍士,道:“兄弟一路辛苦,下去休息,若此事成功,算你一功。”
“多謝小王爺!”軍士聞言大喜,立刻跪地謝恩,然後起身,快速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