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隊軍士絕塵而去,順著東宣城的大路,分別前往不同的方向,將餘生的命令,下達道東宣五城之中。
而之前派出的幾隊傳令軍士,除卻第一隊半路遇到了肖一搏,正常歸來以外,其他的幾隊軍士,到現在,也是了無音信。
肖一搏昨夜一騎絕塵,出城去尋找葉觀和柳元,目前也沒有音信,但看時間,若是幾人無事,應該很快會進城了。
佈置完一切,皇元武靠在屋中的椅子上,長長的出了一口氣,端起茶杯,靜靜的喝茶。
皇宇辰再也沒了之前那種輕鬆愜意的感覺,他坐在皇元武身邊,眉頭緊皺,思緒飛轉。
經過昨夜的事情,他對沙場爭霸之事,有了一個全新的瞭解。
之前一直聽聞,帝國皇位,兇險至極,若處理不當,可引得兄弟鬩牆,天下大亂。
聽聞這個事情,皇宇辰最開始還不以為然,自己和幾個哥哥的關係十分融洽,幾個哥哥之間,也一直以大哥皇元武馬首是瞻,根本就沒有任何要爭奪東王府王位的意思。他總覺的這些事有些危言聳聽,並沒有說起來那麼可怕。
現在看來,事情當真如此可怖。
戍邊三王,竟因為陛下一個命令,就出兵逼迫。帝王被圍困在帝都內城,擁有兵權的幾王不想著前去營救,竟找個高手來警告東王府,為了讓東王府不加入戰局,居然不惜殺害如此多的平明百姓。
雖然不知道到底是誰,但皇宇辰心中對其他的幾個戍邊的王府,沒有絲毫的好感。若不是他們以勤王的名義出兵,父王也不會帶兵前往平叛,若父王不帶兵前往平叛,那也不會出現所有兵馬都相互對峙,給了楊勤機會。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其他的三個王府,若他們沒有不臣之心,即便楊勤有千般詭計,事情也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
皇宇辰眉頭緊鎖,想著這些事情,不由的暗暗握緊拳頭,鋼牙緊咬。
皇元武看出了皇宇辰的異樣,但卻並未開口說什麼。這個時候,還是要讓他自己去思索考慮,目前面對的情況,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勢力的事情。
對於東王府一方來說,尤其經過了這一場風波後,皇宇辰的存在變得至關重要。不管敵人是誰,他們都有精通陣法的大能助陣,而東王府一方,除卻皇宇辰以外,只有一個寧乙精通陣法,但卻和這個陣法大能,不在一個層次之上。若沒了皇宇辰,日後若一旦展開行動,對方利用陣法符紙加以阻撓或探查,己方毫無辦法。
經過了這場風波,皇元武對自己這個 最小弟弟的看法,也有了些許的改變。開始,他只覺的小弟皇宇辰,是一個身懷驚豔天賦,刻苦努力的未來之星,但卻並不適合沙場爭鬥,也並沒有讓他加入進來的意思。
這次帶他出來,其實主要是怕他自己在東王府無人看管,又知道了父王的事,做出什麼衝動的舉動來。
但在這場風波內,皇宇辰的表現,卻讓自己刮目相看。
他不光修為進度超出了自己想象,而且出手果斷。之前兩人被五合陣圍困,若不是皇宇辰出手果斷,迅速判斷形勢,最終透支體力強行破解陣法,恐怕那一次,自己肯定會受嚴重的內傷,而且東王印信,能不能保住,也是問題。
這種果敢和戰鬥中敏銳的頭腦,是自己之前根本不知道的。
皇元武沒想到皇宇辰能做到這個地步,這個自小在東王府秘密長大,很少出門的弟弟,爆發起來,居然有這般力量。
既如此,那現在面臨的事情,皇宇辰就必須有自己的認識,而不是一味的聽自己的號令行事。若無法再這動亂中找到方向,沒有目標,即便一直予以保護,到了最後,也是無濟於事。
皇元武臉上掛著淡淡的笑,看著沉思之中的皇宇辰,靜靜喝茶。
時光流逝,轉眼便是下午時分。
餘生又忙碌了一天,他親自帶隊,在城中幫助百姓清理親人遺骸,安排清理被焚燬的房屋,並給這些無家可歸的百姓安排好住所。開啟糧庫,給受難的百姓發放食糧,並親自發放陣亡軍士的撫卹金,爭取在最大程度上,撫平劫難帶來的傷痛。
幾日高強度的腦力勞動,饒是餘生有武師修為,精力旺盛,也有些熬不住了,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反應明顯比之前慢了半拍,但好在沒有什麼亂子發生。
餘生做城主,素有公平公正,愛民如子的口碑。加上敵方並沒有鼓動百姓情緒,造謠生事,餘生又事事親力親為,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場風波帶給百姓的心裡創傷。
下午時分,東宣城內恢復了秩序,卻除看起來還有些破敗以外,街上也恢復了平靜。臨街的商鋪再次開啟大門,百姓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百姓的談資也大多是這場風波,但口吻一致,盡皆對餘生讚不絕口,為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好城主,感到慶幸。
所有受難的百姓,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情緒也漸漸平息下來。
籠罩在東宣城內濃濃的愁雲,慢慢散去。
餘生,帶著他五個貼身侍衛,在回城主府的路上,看著街上車水馬龍,恢復了以往欣欣向榮的樣子,臉上不由的掛上微笑,這場風波,好似終於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