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章:相聚廣仁

求收藏、求推薦、求評論。

“小田,賈克斯(好),第二生產隊,麻大沒有(沒有麻煩)。”別克波拉提露著潔白的牙齒笑著,朝田坤禾豎起大拇指。

沒想到,就這麼輕而易舉的成為了廣仁公社第二生產大隊的社員,感激涕零的田坤禾,紅著眼圈緊緊握著汪凌和別克波拉提的手,“謝謝,汪大哥,謝謝別克隊長。”

可以說,在新疆已舉目無親,是廣仁公社第二生產大隊敞開寬闊的胸懷,收容了他田家一家老少,從此田坤禾將第二生產大隊的各族社員視若親人。

熱心的汪凌給初來乍到的田坤禾介紹著第二生產大隊的基本情況,“咱們這個生產大隊是牧業隊,大隊有二百多頭牛、五十多匹馬、上千只羊,大概有個百十來戶人家,大多是哈薩克、回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漢族沒幾家,也就有個六七戶吧,第一生產隊的漢族要多些。”

認真得聽著汪凌的介紹,田坤禾想起自家老孃今早說的的話,小心翼翼試探道:“汪大哥,咱公社的河有魚嗎?”

“當然有了,不過小點,都是狗魚,離咱公社不遠的那個公社挨著伊犁河,那裡魚亞麻(很)多。廣仁的老人都不喜歡吃魚,那玩意太腥氣了,咱第二生產大隊的社員都不吃那玩意。”汪凌開啟了話匣子。

金秋十月轉眼過去,進入了十一月,颯爽的天空顯得高遠清冷,早晚溫差實在太大,清晨樹葉上白色的寒霜向人們宣告,寒冷的冬天即將來臨,這是一年最難熬的季節。

伊犁河谷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從烏孫山下的草甸到伊犁河畔的廣袤草原,垂直分佈著眾多的春夏牧場和冬季牧場。

田坤禾跟隨別克波拉提、汪凌等漢子去給牲畜轉場,將生產隊的牲畜從果子溝的春夏牧場轉到廣仁公社的冬牧場來。

從200來公里開外的春秋牧場出發,趕著馬牛羊遷徙,是一件艱苦勞作之事。

每逢深秋,初冬來臨之際,牧業隊的牧民們趕著牲畜就要從果子溝的春秋牧場遷徙到平坦的遠冬牧場。

次年開春,儲藏的冬草料基本枯竭,春牧場積雪融化,露出了鮮嫩的草芽,這時候又是從冬牧場轉場到果子溝春秋牧場的最佳時節。

牧民轉場時要走走停停,耗費十幾天時間,牧民們白天讓牲畜吃足牧草,便馬不停蹄地冒著凜冽的寒風連夜遷徙,天亮後走到哪裡,就在哪裡停歇。

在人工遷徙轉場時,牧民們要忍受著寒冷、孤寂甚至飢渴,這種生活方式,使哈薩克牧民形成了不畏艱難、豪爽寬容、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牧民們沿襲著按節氣冷暖到不同牧場放牧的傳統,逐水草輾轉而居,牧民一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牧場渡過的。

每一次轉場都承載著牧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在新疆,所有人都知道,搬家最勤的是牧人,牧人是馬背上的民族,永遠追逐綠色的牧人們的繁衍繁榮也都是在遷徙中誕生的。

每年的11月和來年的3月,在伊犁河畔的這條從廣仁公社通往果子溝的古老牧道上,到處都能聽到牧民轉場時清脆的駝鈴聲、牧人的吆喝聲和馬鞭聲。

近百名牧民趕著上萬頭(只)牲畜,以一種浩浩蕩蕩的氣勢,延續著哈薩克族牧人屬於草原的自由生活。

這是來自江南水鄉的田坤禾第一次參加生產隊的牲畜轉場,跟豪爽熱情而開朗的西北漢子們朝夕相處兩天,他就喜歡上了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歡上了新疆,喜歡上了廣仁公社第二生產大隊。

年輕的田坤禾發現新疆是個療傷的好地方,豪爽的西北漢子個個粗枝大葉,他們不會打探你的情緒、不會追問你的過往和處境,當然,也不會過問你的憂傷。

田坤禾和粗狂的廣仁漢子們都騎著高頭大馬,牽著數十峰駱駝,趕著兩千多隻馬牛羊浩浩蕩蕩從果子溝出發,幾隻牧羊犬前後左右得、蹦蹦跳跳得幫著驅趕掉隊或溜號的羊只。

在這個遷徙路途中,苦中作樂的牧民們在路經之處會發生不少有趣的見聞,宰殺體弱的過不了冬的羊羔子在河邊清水煮羊肉,吃手抓羊肉、採蘑菇、抓野兔、撿瑪瑙、驅趕狐狸、在深山冷水裡釣狗魚、追逐黃羊……

在果子溝附近的路途中還能看見不少的狼群出沒,狼群遠遠跟在羊群之後,趁人不備,叼著羊就跑或者乾脆咬死。

這樣遷徙下來,不僅損失不少羊只,而且牧人們都勞累困頓,鬍子拉碴、不修邊幅顯得頗為滄桑狼狽。

深夜,為了防止狼群鑽進羊群禍害羊只,汪凌、別克波拉提指揮牧業隊的漢子們,在羊群外燒起幾堆火把,用篝火圍成一個圈,即能用來嚇唬神出鬼沒的狼群,又能抵禦寒氣對牧人身體的侵蝕取暖禦寒,還可以燒烤野兔肉,一舉多得。

在這次長達二十多天的轉場中,田坤禾也品嚐到了牧民的疾苦,人工遷徙轉場讓牧人們歷經風吹雨淋,長期下來都患上了風溼性關節病。

第二生產隊的農民社員們轉場回來時,其他牧民的馬褡子裡裝的是風乾羊肉、風乾牛肉或野生蘑菇。

因生在江南的母親酷愛吃魚,田坤禾的馬褡子裡裝了滿滿的魚,有狗魚、三道稜子,最讓他欣喜的還有被當地人稱叫的青黃魚,實際就是中華鱘的一種,個個都有兩三公斤重。

風塵僕僕回到生產大隊自己牛圈的家,妻子吉月娥望著一身牧民打扮的丈夫一臉的滄桑和憔悴,她又哭了。

她在田坤禾懷裡羞答答得告訴他一個又驚又喜的訊息,她懷上娃了,根據感覺,可能是個帶把的男娃。

好事往往成雙,就在年輕的田坤禾激動得再次享受著又當爹的感覺時,汪凌告訴他一個喜訊,眼看著寒冬逼近,田坤禾一家老少居住的牛圈無法過冬,生產大隊讓他一家老小暫時搬進放飼料的庫房裡居住。

這排飼料庫房以前是駐紮在廣仁公社的某部隊的馬料房,是用厚達半米的黃土夯實的牆體,大腿般粗的檁子,檁子上鋪的草蓆上了一層厚厚的房泥,是個冬暖夏涼的好住處。

田坤禾攜老帶小的,帶著一家老少十口人住進了這厚重紮實的飼草料房,雙手撫摸著厚實的黃土牆,田老太太露出久違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