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大荒西經》
雖然平臺還比較寬,但兩人後背緊貼著右側絕壁站立,大氣都不敢出,生怕這絕壁之上的風吹得稍微大一些,又怕這平臺不夠結實,萬一承受不了兩人的體重而斷裂。就都可能會失足跌落深淵了。
待喘息片刻,心神稍定。
遊可側頭仔細觀察起腳下的平臺,他發現這物體極為方正,幾乎就是完美的長方形,質地也並非是一般的石頭可比,反而更像是一種多金屬的混合物。
顯然,這些都肯定不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必定是人工建築物無疑。
當逐漸看到平臺的盡頭時,遊可有了進一步的發現。
只見平臺下方隱約露出一節臺階來,遊可心中大喜過望,心想既然有人修建了這樣的結構,這下面應該有可以下去的臺階吧。
果然,待到山風吹過,瀰漫籠罩在腳下的濃霧翻騰,一條自身邊向山下延伸的階梯若隱若現起來。
遊可趕忙呼喚馬三兒跟上,自己率先挪到了下面的第一個臺階上。待到他手腳並用跳到那個臺階上時,遊可這才看清楚,這兩級臺階的高差竟然有1.5米左右,那些向下延伸的臺階估計也應該是同樣的情況。
這樣的高度差,似乎並不是用來給他們準備的,倒是更像是給身高在3米以上的巨人行走的。
再回頭看那塊平臺,竟然只有不到1厘米的厚度,想想腳下站立的同樣的支撐物,遊可並不緊張,反而對這些建造者心生敬佩。
遊可和馬三兒花了大約兩個小時時間,才幾乎完成了一半的路程,正準備休息時,突然從對面遠山傳來“咚、咚”的聲音。雖然相距遙遠,但在這兩山之間的空間中,聲響仍然頗為明顯。
據居住在幾百裡以外的當地人傳說,在暴雨過後的響潭子原始森林周圍時,會有“咚、咚”的聲音。遊可估計由於這深潭地勢低窪,四周山勢陡峭高聳,所以對這發自深潭的聲響產生了極好的放大作用,“咚、咚”聲可以綿延數百里之外,偶然被迷路的獵戶聽到,回村後傳播開來而得其名。但是否真正有人看到過,具體又是怎麼回事估計從來無人知曉。
兩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來到山腳之下,遊可回頭再看時,心底不由得想起了“天梯”二字。這才真正領略到這驚天工程的宏偉,心中敬佩之情更熾。
但因為其中有幾處階梯的跨距已超過兩米以上,下來容易上去難,要想回去恐怕是不太可能了。想到這裡,兩人心裡都多少有些擔憂。
如果往回走,也可能繼續在森林之中迷路轉圈,現在不如硬著頭皮往前探索,或許能發現新的機會。
此時二人所帶的乾糧已消耗過半,而且水的消耗量更快,需要首先儘快解決。即便如此,補給物資的總量維持兩人一週左右的能量供應,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加上兩人小時候在野外大山裡混慣了的,即使出現最壞情況,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抓鳥打獸、野果野菜都是信手拈來。
但即便是兩人的準備再怎麼充分,身體素質和野外經驗再怎麼好,畢竟是身處這是非之地。此地酸霧瀰漫,既不適合尋找食物,也無法長時間待下去,更別說在這裡宿營了。
當下最緊要的還是要儘快登上對面的山脈。
沿著赤水沿岸一路行走,刺鼻的酸性物質氣味燻得人有些頭暈目眩。好在隨身攜帶的一種可以輕鬆放入鼻腔的呼吸器起到了極好的過濾作用,這種呼吸器一般在潛入不同水質的環境中時使用,完全可以做到水肺的效果,極為有效。
沿途奇花異草遍佈,又讓人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無比,倒是客觀上也起到了提神醒腦的作用。
顯然,這一切的一切,遠非尋常能夠見到,甚至能夠想象得到之物,兩人禁不住嘖嘖稱奇。
在濃密的奇花異草中摸索了半天,兩人似乎身處完全陌生的外星球環境中。就在幾乎快要繞過前方的一處山巒時,突然被眼前驚現的一棵巨大而奇異無比的植物擋住了去路!
遊可哪裡有曾見過這樣的巨物,其直徑竟然有幾十米,中間的“樹幹”筆直無任何枝幹,“樹冠”直入雲霄之上。
其頂部有九根蜿蜒曲折的“枝幹”像傘一般地張開,再看樹根處竟然也有九根直徑兩米左右,粗細一致,蜿蜒曲折的樹根直插地表之下。
馬三兒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站在原地抬頭仰望,半晌無話。
遊可走近根部,用匕首輕輕一揭,竟然揭下來一小塊“樹皮”,細看之下,才發現是苔蘚一類的植物。而被揭去表皮的樹根,竟然露出一小塊古銅色澤的物質。
“馬三兒,快過來!......,馬三兒!”
遊可連呼幾聲,才把馬三兒從震驚中拉回現實,趕忙跳到遊可身旁。
“你我再在別處用匕首試試”
看到忙碌中的遊可,馬三兒雖然不明就裡,也跟著去撥開另一處的“樹皮”。
兩人又折騰了三、四處,結果均是一樣。
遊可似有所悟,臉上露出欣喜之色。
“這棵樹可算得上是天下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