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道人當即親手回一封:人界之戰。但由人為。此乃人界自行決定,亦是天數所趨。道友所求之言。恕難從命,三菩薩之事,日後另有所報。道友若是有心入教,極樂世界的大門隨時為道友敞開。
殊不知,張紫星在接到回信時,也是會心一笑。^^^^若非條件不允許,他真想回四個字給準提:欲擒故縱。
在請求西方教“失敗”後,逍遙子“不甘心”地又來到了碧遊宮,求見通天教主。
三霄也陪同前來參見師尊,通天教主見三女果然痊癒,力量還有精進,大是欣慰,隨即命三女暫退,將張紫星召入宮中,單獨密談。
張紫星與這位截教聖人是老熟人了,又算是碧遊宮的女婿,所以見面也不拘束,在客套了幾句後,開始直入主題:“如今闡教與西方教皆已中計,想必不久便會聯合諸聖,請教主前往商議人界戰事。”
通天教主嘆道:“計謀之功,竟可至於斯!就算是混圓聖人,也不免著道。此計環環相扣,引人不知不覺進入圈套,足抵百戰之功,著實讓貧道也開了回眼界。陛下深謀遠慮,處處料敵機先,可謂智略無雙。若陛下是聖人,我與二師兄也不必再爭了,甘拜下風即可。”
張紫星已不是第一次聽到通天教主這樣地感嘆了,忙道:“謀略詭計畢竟只是小道,最終還是要靠實力。將來的玄道之戰,就要多多倚仗教主了。”
通天教主微微一笑,卻不置可否,說道:“闡教與西方教如此支援西周,想必是得到了姬發的某種承諾,將來若為天子,當如何如何。而今陛下身為人界至尊,卻從未於我教有何許諾。若是陛下那最終計劃成功,不知於我教可有何承諾?”
張紫星暗歎:雙方關係再如何密切,終是要面對利益的問題,就連這位聖人,也不能免俗。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個問題遲早都需要解決。
“教主,不知你想要何承諾?”張紫星地語氣一轉,輕輕地將這個問題的重心轉移給了對方。此刻雖然語氣平淡,但宮中的氣氛卻不如先前那般輕鬆了,再友好的談判,終究是談判。
“那麼在陛下的大計中,我截教將會得到什麼?”通天教主知道這位盟友最精於謀算,不好對付,打起精神,又將包袱推了回去。
張紫星笑道:“姬發既能讓闡教聖人與西方教二位聖人心動,定是有獨尊某教之諾。但既是獨尊。則西方教、闡教只能擇其一而事,兩教想必還有相互算計。教主,是否想寡人也給予如此承諾?”
通天教主也不表態,只是反問道:“陛下認為,我截教是否當得起如此承諾?”
張紫星繞開這個話題。問道:“敢問教主,貴教與闡教、西方教三方在殺劫之中,所求為何?”
通天教主微笑道:“陛下智略無雙,你我也無須再繞圈子。就請陛下直說,貧道洗耳恭聽。”
“聖人太客氣了。寡人如何敢當?”張紫星客套了一句,說道:“寡人斗膽一猜,各教在殺劫中所為的無非是兩者,一為門人,二為氣運。寡人當年曾在碧遊宮對教主說過,原本天數之中,貴教受闡教、西方教聯手壓制。門人或上榜,或被度化西方。教主一人難敵四聖,精英盡失,身畔僅餘一名弟子,闡教與西方教則大為得利。同樣。寡人也是一個亡國身死、上榜封神地結局。而今西方教與闡教破臉,兩教精英死傷、叛逃甚眾;而貴教坐山觀虎鬥,核心實力卻未曾有動搖。而今此計若成,人和之勢可定,並收聚天時與地利二勢,貴教亦可在隨後的殺劫之中去蕪存菁,將一大批根性極厚者保全下來,成為日後興盛的根本。萬物枯榮,氣運自有盛衰,無法恆定。但只要一眾精英皆在。何愁運勢不盛?至於那些根性不足、上榜應劫之人,也可封為正神。而闡教與西方教至今為止。精英已折泰半,西方教五大明王和八部眾僅存三人,闡教玄仙燃燈道人叛教而出,十二金仙五人身死,四人背叛,也僅剩三人,兩教結下不解仇怨。此番玄道之戰,必然還有折損。加之人界之戰,我大商當出奇制勝,滅去西周,一統天下,令那兩教的算計盡數落空。三教之中,最後地贏家是誰,自是不用寡人多說。”
通天教主聽他說得有理,尤其是那句“精英皆在,何愁運勢不盛”,聽得暗暗點頭。說起來,這天子運籌帷幄,引兩教互鬥,又瞞天過海,暗定人界之勢,果然如同當年在碧遊宮所說地那樣,漸漸將天時地利人和皆攬入手中,屆時精英不失的截教自可凌駕於已千瘡百孔地闡教與西方教之上。不過,讚許歸讚許,既然如今自己以截教之主的身份與這位天子談判,自是要儘可能爭取最大地利益。
“陛下,依貧道看來,這最後的贏家當是陛下。”通天教主搖頭道:“此番三教相爭,陛下計略之功發揮了極重要地作用,但陛下方才也說了,謀略詭計畢竟只是小道,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若真將人界與玄道之戰鬥分割開來,縱使按照陛下所計,我教亦當折損不少門人。如今陛下娶我教四女,又與教中多人交好,也不算得外人。貧道只希望陛下一統天下後,能對我教另眼相看。”
張紫星明白這“另眼相看”的意思,沉吟片刻,說道:“既蒙教主不棄,不把寡人當作外人,寡人就說幾句肺腑之語。其實要寡人答應聖人,廢黜百家,獨尊截教,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但寡人認為,所謂的教義,可以看作是一種源自教主的思想修為,可以說,這種等若是一種學術思想,其作用上至言傳身教的仙人,下至信仰的凡人。希望世間之人能肯定這種思想修為,並以此作為自身地行為、道德準則,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從內心中接受並信奉這種思想,並將之發揚光大,此方為氣運所在。而非是以此來左右君王,控制人界。寡人修為低微,見識淺薄,若有不當之處,尚請聖人指正。”通天教主聽得張紫星關於教義與氣運的解釋,心中大讚:“陛下何必過謙?此解甚合我心,正是這般!”
張紫星起身施禮,揚聲道:“教主廣納門徒,有教無類更是讓寡人衷心欽佩。貴教正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故而實力為三教之冠。但寡人敢問教主一句,若是教主如闡教聖人圓始天尊一般,只限收某一族為徒,餘者皆全盤否定,不知貴教是否還有如今之勢?”
“自無如今之勢。”這也是通天教主最為自傲的一點,當下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但隨即又反應了過來,“陛下的意思是……”
“教主聖明,學術思想亦是如此。學術思想、觀點不同,透過爭論對比,可促使不斷改進發展,去蕪存菁,但若是利用君王行政之力強尊一家,廢黜餘者,化繁為簡,實是利大於弊。月有盈虧,物有興衰,天道有餘亦有不足,若無盈虧,僅是一潭死水不便,不僅有違天道,而且無法真正持久與壯大……”張紫星露出誠懇之色,娓娓道來,令通天教主露出深思之色,“……正如君王之權一般,天子一人專斷獨裁,集天下權勢於一身,多具獨斷或隨意之性,就算是明君,也有眾多缺失,若是昏君,天下百姓皆受其害也!故而此等制度亦不能長久……”
通天教主聽得他否定君王地絕對權力,不由吃了一驚,若非張紫星本身是天子,而是換一個人說出如此大膽無稽之語,通天教主只當是瘋子。然而,隨著張紫星結合後世社會發展理論,一步步分析出各種社會制度的發展演變,證實那君主**最終將被更民主的制度取代後,通天教主終於悚然動容,開始正視起張紫星所說的“瘋話”來。
PS:多虧諸位VIP道友的支援,《我為紂王》本月月票的分類排名由在前六之類,下月另有感謝章一萬字奉上,聊表寸心。點點在此再一次誠摯地對各位一直支援、理解和幫助在下的所有朋友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