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在我老去之前+橫川三遷(續) 第五節

石嘉木是松江中學最早上班的教職工之一。

圖書館除了借閱圖書外,還承擔新學期分教材的工作。那是個體力活,近百包教材按人頭分到各個班級,以便學生在報到時領取,單靠圖書館幾個工作人員,根本忙不過來。

杜館長本人不會親自動手,每年都由他與教務處聯絡,安排30個男生幫忙分書,石嘉木只要動動嘴,指派一下就行,他覺得不好意思。捉差攤派這種事,學生敢怒不敢言,難免敷衍了事,將心比心,石嘉木也不頂真,好在寒假的教材數量有限,還算順利,只花了大半天就全部完工。

等最後一名學生離開後,石嘉木回到教工書庫,把新買的攝像頭連上電腦,裝好驅動,測試一下拍攝的效果。

螢幕上出現了他的臉,影象略微滯後,靜態抓拍很清晰,暗瘡和粉刺一目瞭然。石嘉木發現自己並沒有印象裡那麼年輕。屈指算來,他也已經是25歲了。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他不無感慨。

電腦桌上堆了很多新書,教儀站統一配送,以“提高教師修養”,紙張和印刷都不錯,編目後襬在書架上積灰,無人問津,但這是檢查的“門面”,不可或缺。

石嘉木把攝像頭藏在書堆裡,鏡頭朝外,並把電腦設為靜音,以免抓拍時“咔嚓”聲引起對方的注意。等一切除錯好後,他起身走到鏡頭前,端詳了片刻,覺得很滿意。

如果不特別指出,很難發覺那隻“偷窺的眼睛”。

石嘉木關掉電腦,反鎖上沉重的玻璃門,騎單車離開了學校。他非常期待第二天教職工正式報到。

正如他預計的那樣,開工會結束後,陳蓮來到圖書館,她擱下上學期借的書,又借了一本阿爾貝·雅卡爾的《差異的頌歌》。

石嘉木按捺不住緊張的心情,掌心潮熱,手指微微顫抖,按動滑鼠偷偷拍了幾張照。陳蓮似乎沒有察覺,捧著書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書庫。

拍攝的光線和角度都不理想,在石嘉木看來,那些照片彌足珍貴。他託著下巴端詳了很久,注意到陳蓮的面板缺少光澤,有點乾澀粗糙。他想,即使青春無敵,也需要保養,女人一過25就開始走下坡路,也許可以考慮在聖誕節時,送瓶潤膚露給她……

想歸想,當真付之行動,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石嘉木也清楚這一點,沒有意外的話,他最大的勇氣只是當一名卑鄙的偷窺者,默默注視著她,主動追求只存在於他的幻想中。

他把照片拷進優盤,帶回家儲存在電腦裡,設為屏保,讓顯示器整夜整夜亮著,這樣當他從睡夢中驚醒,睜眼就能看到她的身影。

就像一艘漂泊在汪洋裡的小船,突然找到了方向,從那天起,石嘉木的人生有了目標。他廢寢忘食研究偷拍,盡最大努力提高照片的品質,研究了多本攝影教程,學習取景和用光的技巧。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石嘉木的偷拍技術突飛猛進,有了顯著的提高,但LifeCam NX6000攝像頭畢竟不是專業的相機,他很快遇到了無法超越的瓶頸。

是否換一個更昂貴的高畫質攝像頭呢?石嘉木在猶豫。即使投入再多的錢,偷拍畢竟是偷拍,不可能提升到平面廣告的效果,何況,他也沒有財力承擔這種見不得光的奢侈癖好。

看來只能到此為止了。

五一長假期間,石嘉木沒有出門,他花了很多時間整理幾個月裡偷拍的照片,按時間順序做成電子相簿,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

在他的印象裡,陳蓮繼承了英國人的血統,面板蒼白,缺少血色,在陽光照射下近乎透明,這是她引人矚目的特徵。一般來說,白種人的面板毛孔大,稍嫌粗糙,需要透過敷粉來遮掩,但陳蓮的膚質卻細膩光滑,看不到任何化妝的痕跡。

不過照片卻顯示,她的膚質會隨著時間發生微妙的變化。

有些照片,她看上去神采奕奕,膚光照人,身體彷彿裝不下青春活力,從每一個毛孔溢位。有些照片,她看上去臉色暗淡,沒什麼精神,面板也缺乏光澤,像一張繃緊的幹紙。

石嘉木為她的狀態打分,從0到10,繪製成一張座標圖,橫軸是拍攝的日期,縱軸是得分。

他得到一條起伏的正弦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