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依靠人多去堵,結果就是李良和克勞福德的三分可能要起勢。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雙方在陣容實力上存在天然的差距。
而李良發現這種差距所造成的戰術上的落差,抓住這個點往死裡打。
第二節後半段,原本凱爾特人已經把分差迫近到只差5分,隨即又被快船的一波進攻打得相差15分。
比第一節的分差更大了。
史蒂文斯只能暫停調整。
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沒有人,光調整也沒有用。
史蒂文斯空有一肚子的戰術,可惜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擋拆,就是破不了。
格里芬也是發現,李良的傳球沒有保羅的那麼精妙、舒服,但同時他的自主性也變得更高。
當保羅的傳球過來的時候,除了那種低位喂球或者簡單的轉移球,基本上格里芬就可以考慮出手了。
保羅已經把一切安排的頗為妥當,格里芬走好最後一步就行了。
而李良做不到保羅這麼細緻,他只是傳出那第一球,後面就讓格里芬來處理。
結果,格里芬感覺自己打成核心了。
真的像一個核心那樣支配球,送出助攻,攪亂凱爾特人的防守。
半場比賽結束,快船65:53,領先了凱爾特人12分。
格里芬拿到了17分,6次助攻,得分和助攻數都是全場最高。
原來當一個進攻核心,掌控比賽的感覺是這麼的好。
到了第三節,格里芬繼續保持良好的狀態。
低位、中距離,接球后的強衝籃下,得分不斷上漲。
快船始終壓制著凱爾特人,凱爾特人雖然拼命反抗,大喊“我為NBA立過功,我的歷史最悠久!”
結果並沒有什麼卵用,他們在進攻端的發揮其實還是可以,就是沒有辦法形成有效的攻勢,將局面翻轉過來。
同時防守端,李良格里芬擋拆的問題始終無法破解。
怎麼可能半場比賽就讓你給破解了呢?
同時,克勞福德今晚的狀態很好,當李良和格里芬不太靈光的時候,克勞福德總是能站出來,用他不講道理的單打,給凱爾特人以打擊。
李良在賽季初始的時候,總因為克勞福德羸弱的防守,和進攻中的“獨“而對他頗有詬病。
隨著賽季的深入,李良逐漸認識到,一個擁有寶貴持球進攻能力的球員在NBA是多麼重要。
在世界上對抗性最強的籃球聯盟,很多在大學、高中時期,可以手中持球玩轉整場的天才球員,到這裡就只能做個球不沾手的工兵。
戰術不是每次都會奏效,個人能力非常重要。
當你打不開,感覺不好,對方防守太強的時候,一個能靠自己的李良把球整進去的隊友,真的相當重要。
李良和克勞福德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好。
反正防守端李良會盡力給克勞福德擦屁股,進攻端克勞福德就負責接鍋。
當李良自己持球感覺搞不定的時候,就甩鍋給克勞福德讓他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