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

學生?夫子?張紹又想到什麼鬼主意,徐庶心中奇怪,卻只含笑道:“是阿紹啊。”

張紹對面露疑惑的夏侯霸解釋道:“還沒來得及告訴二舅,徐先生在新野時,可是我的蒙學老師呢!”

有這回事?這年頭的習慣一般是,冠族家的孩子八歲開蒙,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張飛雖然出身寒門,習於兵革,但受當過大儒盧植弟子的劉備影響,也很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張紹確實已經入蒙。

但徐庶那會整天忙著為劉備籌劃大事,哪有功夫教小屁孩讀書啊,孩子們的老師,明明是另一位大儒鄭玄的弟子,北海人孫乾。

但張紹這麼做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徐庶遂笑著頷首,認下了這個弟子:“阿紹聰慧,許多字教一遍就會。”

張紹立刻答:“先生謬讚,弟子現在識的字也還不夠。”

二人就這樣當著夏侯霸的面,話趕話地編了下去,徐庶開始領會張紹的意圖了,遂道:“是啊,阿紹《急就篇》都學一半了,眼看接下來就能開始學《孝經》,知室家長幼之節,可惜卻因戰火耽誤了。”

張紹道:“但現在曹丞相不是已經克定荊州,不用打仗了麼。”

他仰面問夏侯霸:“二舅,吾等會在江陵待一段時日吧?我能否在徐先生閒暇時,找他繼續習字,將急就篇學完呢?”

“這……”夏侯霸有些猶豫,這樣真的合適嗎?遂推脫道:“你看徐先生如此忙碌,怎能再勞煩他呢?”

徐庶立刻道:“我倒是無妨,這幾日公事忙完後,便能稍得閒暇。”

他又嘆息一聲:“我也是因為可惜阿紹的天分啊,仲權君,阿紹的聰慧,你是知道的,但世上孩童,少時了了者,大未必佳,何也?家人愚昧,不使學也!沒有學問來補充見聞,就像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隨著年紀日長,那些受之於天的通悟,便漸漸泯然無存。”

這話說的,就好像夏侯霸不答應,便會成為讓張紹泯然眾人的“愚昧家人”一樣,夏侯霸有些尷尬。

仔細一想,徐庶的話也有道理,張紹好歹是夏侯家的外甥,他的教育確實不能落下。若以後回了中原,自有夏侯氏自己的蒙學,但現在,讓徐庶繼續當張紹老師,確實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已經不需要張紹導演了,徐庶見夏侯霸意有所動,遂再接再厲:“再者,阿紹如此勤勉,哪怕身處營壘也不忘向學,他母親若知道,一定會心懷寬慰。”

“而仲權君若能為甥謀學,此事傳出去,亦是一段佳話,對你在故鄉長輩、名士處得到一個好的臧否品評,大有益裨啊。”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夏侯霸腦子一熱,遂拍著胸脯應承下來:“那等我請得丞相首肯,便讓阿紹持束脩拜訪,請元直先生繼續教他識字!”

……

今日為拉著夏侯霸見徐庶一面,張紹絞盡腦汁、東衝西撞,可讓他頗為耗神,覺得腦子累累的,好在最終結果頗為完美。

接下來,只等夏侯霸再向曹老闆懇請,張紹的“通渠”之策便成了,這不算過分的要求,曹操應該會同意吧?

目送徐庶離開後,張紹心想:“雖然以曹操的多疑,肯定會繼續派武衛來盯著我,但我和徐先生完全可以透過一些暗語,來做心領神會的交流……應該能吧?今日吾等配合的,不是頗為默契麼?”

和聰明人做隊友,還真是舒服啊,張紹對二人接下來的溝通充滿期待。

而夏侯霸呢?此刻他正聽夏侯儒談論剛剛得知的訊息:“兄長聽說了麼?丞相剛剛拜劉琮為列侯,又封為青州刺史,露布都帖到府外了。”

夏侯霸頷首:“我還聽說,丞相準備打發劉琮與其弟北歸,此人歸途必是要嚴加看管的,只不知會不會派武衛監送,千萬別點到我,我可不想早早回中原去。”

張紹聽在耳中,忽然想起來,三國演義裡,劉琮也是被曹操封了這什勞子青州刺史,又將劉琮與其母蔡夫人遣送北上。卻暗中命令人引輕騎追上劉琮母子,害了她們性命,以絕後患。

這種事聽上去就很過分啊,一定會在剛剛投降的荊州內部掀起軒然大波,許多劉表舊將故吏,不得上趕著想替劉琮母子報仇啊,這件事或許能被自己和徐庶利用上呢!張紹遂多了個心眼,跟兩位舅舅打聽道:“劉琮的生母蔡夫人,也隨軍到江陵了麼?”

夏侯儒回過頭,像看傻子一樣盯著張紹:“阿紹,你看上去挺聰慧,怎會說出這種傻話來?”

夏侯霸則維護道:“阿紹還小,不能詳知劉表妻兒之事也屬尋常,或是聽人談論時,聽茬了。”

什麼意思?張紹懵逼,還是夏侯霸跟他解釋道:“蔡夫人只是劉琮後母,非其生母也,如今留在襄陽蔡府。”

哈?

熟知大人物八卦的夏侯儒也接話:“劉表三子,劉琦、劉琮以及季子劉修,還有一個女兒,皆是其山陽前妻所生,至於到荊州娶蔡氏後,並無所出。”

至於為什麼再也生不出孩子,誰知道呢?夏侯霸覺得是因為那會劉表已經五十幾,再要他生娃有些強人所難了。

而夏侯儒則興致勃勃地猜測,會不會是劉表單騎入荊時趕路太急,扯到蛋了……

張紹這才明白過來,但旋即又有個更大的疑惑:“既然都不是自己兒子,那為何蔡氏非要支援劉琮,導致劉表廢長立幼呢?”

夏侯儒道:“因為劉琮娶了蔡家侄女啊!蔡夫人遂愛琮而惡琦……”

你等會,有點亂,我縷一下……張紹將腦子裡的那段演義劇情統統拋掉,將剛接收到的真實情況記牢。

如此看來,和蔡瑁頗為親密的曹操,應該不會做出殺蔡家女婿故意逼反蔡氏的蠢事來。眼看一個讓荊州人義憤填膺,而給曹軍失敗埋下隱患的契機直接無了,張紹頗感可惜,只恨不得親自出馬,替曹丞相去斬劉琮兄弟首級而還。

張紹又想:“既然如此,那曹操進荊州後,好像還沒犯演義裡給他編排的種種失誤嘛,所以赤壁,究竟要怎麼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