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無語了,語氣中還帶些埋怨,“你之前教高熾、高煦都沒這麼上心。”
何秋白了他一眼,“兩位王子日後可會幫我做研究?他們學些數算和管理手段就夠了,歷史有的是人教,也用不上我。”
“反倒是這邊的孩子們,大都一直在鄉間長大,也沒人教他們歷史,需要我幫著給他們開闊眼界,再學我的道。”
朱棣馬上反駁道:“可是你剛才說的課程好幾個我都不知道是講什麼的,你確定能找來人講嗎,而且你這要講的和當工匠的手藝有什麼關聯?”
“若真按你這樣設定課程,我看每一個人會上你的課,甚至連教書的人都找不來。”
何秋沉默了,無力反駁,只是在心裡傷神,我只是想讓歷史程序快一些,再快一些,也能更好地避免韃清和西方列強造的孽。
朱棣真誠的看著何秋,“先生,你若是真的按你和田山長說的那般設定課程,想必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如果你真有什麼想教的,完全可以摻在其他課程裡。”
“這樣也能減少士林非議,豈不是更好?”
何秋琢磨琢磨,很有道理啊。他要是把一些物理知識散落在編寫的工匠學課裡,有心的孩子自然會問他。
這樣只是自己編寫教材要費時更久了,對學院的孩子們的影響也變得更小了。
想來只有這樣才方便自己傳授前世的一些基礎知識了,萬惡的舊社會啊。
心情煩悶的何秋找了個藉口,先行告辭,回到房間裡睡覺去了。
接下來的幾天,何秋一直把自己關在書房,悶頭編教材,藉著前世的記憶,他很快就把數算的和西洋諸事考給寫了出來。
這兩樣是他最用心的,不管是後面書院的孩子們有沒有興趣做研究,數算都是少不了的,西洋的這本教材,只是用來給他們開闊眼界,夾雜了部分何秋的私活。
物理化學等只是簡單設計了幾個自己還有印象的小實驗,淺淺的談了一點,只希望能吸引到對這塊有興趣的孩子啦。
忙完這些的何秋終於紅著眼睛從書房裡走了出來,一臉振奮的把自己手中的幾樣教材丟給了朱棣,讓他幫忙掌掌眼。
雖然嘴上說的是讓朱棣幫著掌眼,但他臉上那股得意勁,任誰都能看的出來。
朱棣接過手稿,也沒有先看,只是沒好氣的抱怨何秋,剛收了徒弟,就不聞不問,丟在一旁不管,話裡話外都是再說他何秋不負責任。
何秋滿臉的尷尬,這為了編寫教材,他這幾日確實沒什麼時間管李四維這小子。
朱棣也沒理他,只是先拿起了西洋諸事略考看,數算他學過九章算術,也不會特別在意,工匠的課程他更不關注。
唯獨西洋,因為何秋提過好幾次的開海禁,講到過弗朗機人,他略有些好奇。
開啟這本《西洋諸事略考》,第一眼就看到何秋極其醜陋的那手毛筆字,嘖,朱棣心裡那叫個嫌棄。
暗自決定要讓何秋好好練練字了,不然這手字實在丟人,而且老寫一些異體字,讀著頗不順暢。